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一位耄耋老人的脱贫故事
时间:2018-04-16 09:12:00 来源: 字体大小:

  412日,记者在汪清县大兴沟镇东台村贫困户刘在龙的房屋后面看到,一个个蜂箱整齐排列开来,上面盖着厚厚的麻袋、塑料布等防风、防寒设施,并用砖头压住,把蜂箱牢牢固定住。 

  刘在龙是朝鲜族,今年80岁了。由于年老多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庭收入较低,2016年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 

  汪清县科技局计划科科长郑庆和现在是村里的第一书记,听说记者是来采访老党员脱贫致富的事,高兴地说,他正巧要去看望刘老爷子。一进屋,刘在龙和老伴儿已等候多时。你看,这儿现在还红,且很疼。郑庆和指着前两天被蜜蜂蛰到的地方,向老人诉苦道。刘在龙用不流利的普通话安慰道:没事,没事,过两天就好了。对他来说,被蜜蜂蛰已经是家常便饭,但他心里却很高兴,通过自己努力创造财富让他觉得很有成就。 

  说起这项脱贫致富的产业,刘在龙颇为自豪。虽然我已经80岁了,但不能老等着人家给啊,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总给政府添负担,也得干点啥,使自己脱贫啊。刘在龙不时地摸着胸前的党徽向记者说道。去年,他通过发展养蜂项目,实现了自主脱贫。 

  2016年,刘在龙被确认为贫困户,却心有不甘,认为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老支部书记应该起的是带头作用,为此他多次找到郑庆和,表达想要自己创业脱贫的意愿。 

  刘老爷子来找过我五六次了,但是考虑到他身体不好,没有劳动能力,都被我委婉地拒绝了。郑庆和说。其实去年通过村里产业项目的分红,贫困户每人分红1881元,基本都能够脱贫了,这还不包括低保、养老保险、粮食直补等其他收入。但是刘在龙却认为不能拖组织的后腿,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脱贫致富,要向贫困说 

  2017年,东台村帮扶单位汪清县科技局计划将蜜蜂养殖列入东台村的扶贫项目中。刘在龙得到这个消息后,主动找到郑庆和表示,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学习过土法养蜂的技术,愿意带头示范,亲身给其他贫困户做个榜样。郑庆和告诉记者,刘在龙具备多年的养蜂技术,劳动强度不大,村里的自然环境也具备养蜂条件,再加上他是老党员、老支书,积极性很高,一旦养蜂成功了,能够给其他贫困户做个榜样,起到一个不等不靠的带动作用。考虑到这些因素,村里帮他筹措了8000元资金,购置了10箱蜜蜂。 

  说干就干。20173月末,刘在龙把10箱蜜蜂摆放到了自家菜园子里,开始了自己的养蜂事业。每天刘在龙都要巡视一圈,打开蜂箱,抽出蜂坯子,看看蜜蜂的精神头,冷了热了还得格外照顾着。在他的精心养殖下,当年就实现纯收入3000多元,一举脱贫,摘掉了穷帽10箱蜜蜂也经过繁衍、分巢达到了23箱,今年的收益也将翻一番。 

  党徽,是刘在龙的珍爱之物。自从入了党,老人的胸前就总是将它佩戴着。他说,这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丢掉党员的本色。脱贫路上有困难,刘在龙不等不靠,以向我看齐的标准践行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