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医药产业发展推进组各成员单位加大推进力度,全省生物医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现将2012年度重点工作及2013年度工作安排总结如下:
一、2012年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一)整体运行情况
2012年,虽受问题胶囊事件以及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全省医药产业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统计局统计,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034.5亿元,同比增长18.3%。
省农委、省畜牧局、省林业厅等部门估算,中药材产业实现销售产值329.5亿元。其中人参产业204.5亿元、梅花鹿产业97亿元、林蛙产业12.8亿元。
省商务厅统计,全省医药商品实现销售总额211亿元。
预计全省医药产业全年可实现销售产值1550亿元,同比增长34.7%。
(二)重点企业运行情况
全省重点调度的30户医药企业增速平稳。2012年度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97.3亿元,同比增长9.8%;销售产值481.8亿元,同比增长11.8%。
(三)产业运行特点
2012年,在问题胶囊事件以及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全省医药产业仍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84.4亿元,同比增长18.2%,总量居全国第5位(前4位分别是江苏2588.4亿元、山东2505.6亿元、广东1193.9亿元、河南1126.2亿元),销售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迈上千亿元新台阶。回顾2012年,我省医药产业呈现出“先增、后降、再增”的发展趋势。第一季度延续上一年增长态势,平均增速达39%。第二季度由于问题胶囊事件等影响,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第三季度恢复增长,平均增速达11%。
医药产业各板块继续稳步增长。其中化学药板块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同比增长最快,分别为20.8%、25.7%。中成药板块同比增长最慢,分别为15.1%、13.8%。
各市(州)医药产业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延边州工业总产值增速最快,达72.1亿元,同比增长34.2%。四平市工业总产值增速最慢,达 29.2亿元,同比增长8.5%。吉林市销售产值增速最快,达63.9亿元,同比增长33.0%。四平市销售产值增速最慢,达 28.3亿元,同比增长6.2%。
(四)发展形势分析
1、新版GMP认证将出台鼓励性举措,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国家药监局与发改委等部委正酝酿出台多项鼓励性政策,推动企业进行新版GMP认证。如支持生产企业现有技术在一定范围内、特别是在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企业内进行转移,助推企业内部结构调整;鼓励已通过新版GMP改造的企业实现优质优价等等,将会加快医药企业结构调整与兼并重组步伐。
2、人工种植人参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人参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人参进入新资源食品政策的实施,人参精深开发得到进一步加强,附加值大幅提升,人参产业将不断发展壮大。
3、问题胶囊事件发生,助推企业加快技术升级与改造。虽然问题胶囊事件对我省医药产业影响较大,但事件发生后,涉事医药企业以及省内重点医药企业均加大了产品技术升级与市场开拓的力度,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各市(州)均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取得新成效。新引进的四环制药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1.7亿元,投资260亿元的“东北亚国际医药港”全面启动,四川科创在延边建立科创健康产业园等。国内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的进驻,将有力推动我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5、药品价格下调,企业效益受到较大影响。在药品招标采购等新政策影响下,基药中标价格大幅下降。2012年两次药品降价,平均降幅达17%。2013年2月,呼吸、解热镇痛等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将进一步调整,平均降幅为15%,共涉及20类400多个品种。药品价格下调,将进一步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6、新版GMP改造、原料价格不断上升等因素影响,将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由于新版GMP的实施,企业要进行技术和车间改造,投资不断增加,企业升级压力和资金压力并存。上游原辅材料、动力成本价格不断上涨,用工成本提高,物价不断攀升,医药企业生产和运营成本不断增加,盈利空间进一步减小。
二、2012年生物医药产业工作情况
(一)积极谋划2012年度全省医药产业发展工作
2012年,省医药产业推进组着眼全局,加大统筹与协调力度,开创了全省医药产业推进工作的新局面。年初,化文副省长主持召开了全省医药产业发展推进组全体会议,对2011年全省医药产业发展推进工作做出全面部署。会后,印发了《2011年全省医药产业推进工作总结及2012年重点工作安排》及《省医药产业发展推进组成员单位任务分工》。同时,省科技厅针对2011年产业发展情况,完成了《关于推进我省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上报省政府,化文副省长给予充分肯定。
完成了《关于推进我省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并上报省政府。化文副省长给予充分肯定:2011年,全省医药产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提前一年达到了销售产值千亿元的目标,可喜可贺!新的一年,要进一步发挥协调、引导、扶持作用,继续做大做强医药健康产业,为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深入分析产业发展现状,为推进产业健康发展提出对策。上半年,由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与问题胶囊事件等影响,我省医药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下滑甚至负增长。为全面了解我省医药产业现状、分析问题、强化对策,省医药产业发展推进组办公室对长春市、通化市等主要市(州)和30户全省重点医药企业进行了全面调度,在此基础上了完成《关于我省医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调度分析的报告》,并报省政府有关领导。省委常委、副省长马俊清批示:赞成所提建议,望会同有关部分认真落实。
(二)推进了人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了人参产业振兴与发展
成功举办了“2012中国吉林·国际人参大会”。为强化人参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9月5-11日,由省政府主办、科技厅牵头组织的“2012中国吉林·国际人参大会”在长春市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等领导出席会议。大会由国际人参科技与发展学术报告会、人参产品展销与经贸交流两部分活动组成。来自韩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7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省内企业和科研单位代表共350余人参加了国际人参科技与发展学术报告会。22户省内重点人参企业共108种“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参加了产品展示展销与经贸交流。
组织召开人参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11月20日,会同科技部社发司在北京共同召开“人参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省内外专家及企业家共30余人参会。会议围绕人参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目标、关键技术问题、组织管理模式及有效推进机制、制约产业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集中研讨。
加快实施“科技人参工程”,启动了第三批重大专项项目。2012年省本级共投入科技资金1939万元,支持了“人参一类创新药物PDQ的研究与开发”等46个项目,有力推进人参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人参产业做大做强提供科技支撑的实施方案》。根据儒林省长关于人参科技创新的重要批示,在化文副省长的主持下,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人参产业做大做强提供科技支撑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人参基础性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等3个方面14个专题任务。
(三)强化产业技术创新,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省科技厅一直将医药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工作加快推进,将每年1/4以上省级科技经费用于扶持医药产业创新与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全省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水平。2012年,我省共争取国家科技经费7400万元,投入省级科技经费1.28亿元(占全省科技经费投入的28%),重点支持了新药创制、医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保健食品等100余个项目,为培育大企业、大项目奠定基础。其中,投入4200万元,重点支持了共有通化万通药业“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等3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吉林大学“人参入血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一类创新药物PDQ的研究与开发”等3个重大科技攻关省“双十工程”项目。投入1100万元,重点支持了通化华夏药业“中药大批中苦碟子注射液技术省级与成果转化”等4个特色产业基地项目。
新认定吉林省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等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占新认定13家的38.5%;新组建康美新开河人参产业等6家科技创新中心,占总数19家的31.6%;新建设东丰药业鹿产业、吉大二院肾脏病研究等2家院士工作站。亚泰制药等7户企业被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省医药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9户。
(四)加强医药领域招商引资与对外合作,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开展了“2012吉台医药产业合作专项洽谈对接会”等交流活动。会同省贸促会组织省内10余户医药企业、科研单位赴台举办“医药产业合作专项洽谈对接会”,并参加“第四届两岸医药品论坛”等活动,与台湾医药企业广泛交流、商讨具体合作事宜。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长春市促成了上海高榕集团总部基地食用菌产业园落户我省,中核同辐北方辐照基地投资1.5亿落户长春,山东新华制药并购长春博迅生物等。通化市大力推进医药企业的兼并重组,已有广东大光医药集团整体收购柳河方大药业、通化利民药业与通化盛和药业合并、通化中度药业以吸收合并的方式兼并通化方大药业,通化玉圣药业股权全部转让给吉林神华集团长白山药业。四川科创控股集团成功落户延边州汪清县,计划投资65亿元建设综合性健康产业园,预计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45.5亿元,税金4.5亿元;白山市引进了中国医药、日本津村、雅芳化妆品等公司发展人参产业。
(五)积极推进重大医药产业化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医药产业集聚水平
推进组各成员单位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医药领域重大项目建设,通过投资拉动、项目带动促进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省医药产业3000万元以上在建续建项目160余项,全年投资近200亿元,达产后预计实现销售产值近600亿元。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6.8亿的修正医药产业园即将全部建成投产,将实现年产值30亿元的目标。敖东工业园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0.6亿元,二期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长白山制药重大项目“康艾注射液建设项目”总投资3.7亿元,提取车间与水针车间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进入GMP认证阶段。
全省医药产业已形成“一地两城”、“4个医药园区”、“12个中药产业基地县”的集群式发展格局。“一地两城”即长春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基地、通化医药城和延边敖东医药城已发展成为三个区域发展中心。2012年,三区域医药工业共实现产值886.9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总量的81.8%。长春高新、通化、延边敖东、白山等四个医药科技产业园正逐步成为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区。通化县、抚松县等12个省级中药产业基地县,已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与流通集散地。
(六)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推进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公共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省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公共研发平台2012年共为30余家医药企业提供了100余次公共服务与项目合作,提高了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2012年,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新建设了省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试)与成果转化公共平台。
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医药产业发展融资服务平台2012年为22户企业开展了29笔贷款服务,贷款额5.4亿元,缓解了医药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新搭建医药产业培训服务平台,举办“吉林省重点医药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对重点医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和系统培训,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搭建医药产业信息服务平台,以吉林医药产业网为载体,为医药企业提供了融信息流、人才流和服务流为一体的专业化信息服务,提升了医药产业的信息化水平。
三、2013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及主要任务
未来几年是我省医药健康产业能否保持竞争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关键时期。2013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推进全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总的思路是:抓住科技创新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医药产业发展融资服务平台“两个平台”作用,着力构建长春生物医药基地、通化医药城“一基一城”双核架构,差异化发展延边、白山、吉林、辽源、四平“5个医药百亿元区”,协调发展中药、生物药、保健食品、化学制药、医疗器械“5大板块”,重点培育大品种、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和大集聚区“5大载体”,最终把医药健康产业打造成我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
预计2013年,全省医药健康产业将实现销售产值1900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医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1300亿元,中药材产业实现销售产值360亿元,医药商业实现销售产值240亿元。2013年及今后一段时间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在《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争取在实行医药企业销售总额大包、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医药园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破解制约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
支持医药产业融资、培训和信息3个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举办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医药企业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创新省医药产业发展融资服务平台运行方式与担保费补贴办法,加大医药企业贷款力度,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
(二)组织实施科技人参工程,加快推进人参产业科技创新
根据《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人参产业做大做强提供科技支撑的实施方案》,围绕15个专题任务进行详细摸底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人参产业科技创新的基本情况。根据工作基础和专项特点,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对项目实施内容和方案进行详细咨询评估。筹集专项资金并分步组织实施相关专题任务,力争尽快在理论、技术和产品开发等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一大批突破性成果,大幅度提升人参产业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和支撑能力。
积极探讨在省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中设立人参专项奖,对促进人参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团队或个人予以奖励。
(三)推进公共医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继续支持省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公共研发平台和省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试)与成果转化公共平台建设。创新省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公共研发平台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探讨支持力度与服务项目数量挂钩的补助新方式,为医药企业提供专业化、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公共创新服务。
组建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医药成果产业化步伐。在原有人参、五味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基础上,围绕医药产业发展,今年拟启动疫苗、医疗器械等1-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积极推进药物安全性评价(GLP)中心建设。药物安全性评价是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环节,针对我省目前没有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而新药研发需求又十分紧迫的现状,积极推进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建设,提高我省创新药物研发的速度和效率。
继续集中力量开发一批战略性大品种。重点支持100个已进入临床研究的新药研发项目和50个已上市医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打造一批“大药”、“好药”。
(四)实施“重大医药产业化项目推进工程”,加快医药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
新启动一批医药产业科技园,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协调发展。在先期启动4个医药科技园的基础上,今年适时建设化学制药、保健食品等1-2个医药科技产业园。
省科技厅“双十工程”项目继续向医药产业倾斜,一如既往地支持医药重大产业化项目发展。加大力度扶持一批投资3000万元以上、并在“十二五”达产的重大产业化项目。继续重点支持敖东医药工业园等10个销售产值超10亿的重中之重项目,支持医药企业加快技术升级与改造,推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
充分发挥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推进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3年,以加快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重点,围绕中药、生物药、化药、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五大板块”,侧重支持重大产业化项目提升、大品种二次开发等7个方面的项目实施。
(五)实施“医药骨干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选择10个年销售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集团、10个年销售产值1亿元以上成长型优势企业和10个年销售产值5000万元以上创新型医药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在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快培育医药龙头企业。
积极推进长春西点药业、长白山制药、迪瑞医疗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力争1-2户医药企业成功上市。
(六)实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积极创建国家保健食品产业基地
启动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第三批专项,以省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和省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重点,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2013年拟支持30-50个高端、特色保健食品开发项目。优先扶持长春高新医药产业园等4个医药科技产业园加快发展保健食品产业,适时启动保健食品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保健食品产业集群发展。
(七)加大医药产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医药产业开放度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医药领域招商引资与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积极引进医药物流、化学药、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开发等项目落户我省。组织省内医药企业家考察团、科研开发考察团赴省外大企业和知名科研实体考察学习交流,开阔视野,寻求合作发展。
充分利用东北亚博览会平台,拟举办“全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吸引战略投资者和大企业投资我省医药产业。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推进体制与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强化省医药产业发展推进组及办公室的组织机构职能,实行推进组分工负责制,加强协调与配合,形成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发展的合力。
(二)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推进力度。加快有利于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建设,破解制约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
加强省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推进组办公室要会同财政厅等部门积极做好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确保医药产业融资服务平台快捷运行。引导、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重组等方式进行产权融资。积极培育上市公司,发展吉林医药板块。引进和建立新产品开发风险基金,加大对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
(三)建立完善的引进和用人制度,强化人才保障。培育医药领域创新性人才。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等,加大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帮助企业提高人员素质。通过组织专题培训、考察交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等方式,重点提高医药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根据企业需求,组织定向专题培训,提高在岗人员素质。
(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强化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基地的宣传与推介,大力宣传我省资源、科技和产业优势,提高长白山北药基地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为我省医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省科技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