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技术工作
“吉林一号”:亮出“白金名片”
时间:2017-10-14 17:09:00 来源: 字体大小:

  今年我省将再发射5颗卫星 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园年底投入使用

  压题照片:吉林一号A星在天空运行模型图。

  吉林报记者 李晓静

  编者按:

  过去五年,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走出振兴发展新路战略思想,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精彩回眸”专栏,盘点五年来吉林全面振兴发展和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浓墨重彩展示全省人民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吉林而奋斗的生动实践。

  打开吉林发展的长轴画卷,在披荆斩棘的历程中,总能邂逅最美的风景。

  时间的指针指向2015年10月7日12时1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上,一团橘红色火焰喷薄而出,托举着搭载“吉林一号”卫星一箭四星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呼啸着、疾驰着,奔向浩渺的苍穹……

  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

  这是一场鹰击长空、百舸争流的比拼!

  这是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省委、省政府为吉林振兴发展谋篇布局的高瞻远瞩!

  十年磨一剑 梦圆天际间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谁把握住高技术领域发展方向,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占据优势。

  面对无限的未知世界、深邃的太空,突飞猛进的科技形势,“长光人”的视野和脚步从未停顿。

  2005年,长春光机所创新性地提出以载荷为中心的卫星设计方法,自筹经费开展了以载荷为核心的技术研究。

  2006年,长春光机所成立“星载一体化”技术研究室。

  2008年,通过省发改委批准,长春光机所建设了“吉林省小卫星技术工程中心”,围绕高性能小卫星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

  2012年,以长春光机所为主体,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建设了“小卫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于2012年11月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升级成为国家级工程中心。

  2012年12月,长春光机所正式启动“吉林一号”卫星研制工作。

  2014年4月,“吉林一号”卫星工程被国家正式批准立项。

  2014年12月1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由省政府、长春光机所和民营资本共同参与的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从“吉林一号”卫星正式立项,到“吉林一号”卫星拍摄的第一幅图片完美亮相,这项浩大的航天科技工程仅仅经过了1年又5个月时间。“长光人”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创造着我国航天史上的“吉林速度”。

  “吉林一号”一飞冲天,开创了我国航天领域的多个第一:

  这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先河;

  这是我国第一颗以一个省的名义冠名发射的自主研发卫星,创造了自主研发卫星的新纪录;

  这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卫星,创造性地将载荷与平台融为一体,做到“星即是载,载亦是星”;

  这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实现了发达国家航天界几十年的跨越;

  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一箭搭载发射多颗卫星都是由一家单位研制,填补了我国“一箭多星”同出一家的空白。

  “吉林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也标志着我省在高新技术、通信产业、装备制造和航天信息产业研发等方面都进入全国乃至世界先进行列。

  吉林,从“农业大省”向“科技大省”又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

  开创卫星商业运营先河 引领吉林迈入卫星+时代

  浩渺星空,“吉林一号”卫星凌空升腾!困局、破局,变局、胜局……黑土地上一次次裂变,演绎着吉林模式,奔腾着吉林速度!

  2015年10月10日,“吉林一号”卫星回传的首幅卫星图像完美亮相,目前已经累计完成7700多次拍摄任务,卫星发射一年多来,“吉林一号”引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全新的“卫星+”时代。

  在长光卫星有限公司的数据中心,工作人员紧张地忙碌着。高级工程师白杨介绍说,“吉林一号”卫星输送回来的影像既可以用在农林领域进行林业普查、农业估产、墒情监测、火险等级评估,又可以在智慧城市领域进行城市规划、建筑密度测算、交通疏导,还可以在智慧湖泊、港口领域进行生态评估、水域监测、经贸分析等等。目前“吉林一号”星座5颗在轨卫星运行状态良好,为众多领域提供了大量数据服务。

  “站得高,看得远”,“吉林一号”卫星的神通不仅如此。

  “吉林一号”卫星,带来的是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

  目前,长光公司已与澳大利亚等国家签订战略协议,在卫星制造、发射、地面站建设、信息分发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建立一体化合作。

  长春光机所已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等单位签订《吉林民用遥感卫星研制与应用合作协议》,共同组建商业公司,扩大对“吉林一号”卫星数据产品的应用,挖掘更多增值商业服务。

  “‘吉林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为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继我们公司之后,国内很多涉及遥感、通信、导航等领域的商业卫星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现在从整个形势来看,商业航天项目发展趋势是一片大好,市场前景也越来越明晰。”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钟兴说。

  多颗卫星即将再升空 航天信息产业迎来大繁荣

  使命召唤,梦想催征。

  我省打造的核心工程——计划到2030年前建成由138颗卫星组成的“吉林一号”星座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今年将以一箭三星和一箭双星的方式再发射5颗卫星。

  根据计划,我省2020年前将发射60颗卫星,届时,“吉林一号”星座一周左右就可以对我国全境普查一次,一个季度左右可以对全球热点地区普查一次,每天可以观测全世界范围内800多个重点目标区域。

  2030年前将实现138颗卫星在轨运行,具有全天时、全天候数据获取和全球任意点10分钟内重访能力。

  “当我们能实现在天上有60颗卫星的时候,想要与我们合作的企业将会达到上百家甚至上千家。到那时,我们的商业卫星事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明天。”长光卫星有限公司董事长宣明说。

  不断向长光公司抛出的“橄榄枝”,就是市场经济对长光人自主创新、开拓进取的最大奖赏和回报。

  而汇聚着长光人智慧和眼光的另一项工程也即将开花结果。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建设、总投资54亿元,总用地面积21.6万平方米,具备年产30颗卫星和200架无人机能力的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园目前已经封顶,今年年底办公区及部分试验区将投入使用,明年上半年将全面投产使用。

  航天信息产业园投产后,将以“吉林一号”卫星、“吉翔”无人机等项目为核心带动机械制造、光学制造、光电传感技术的发展,扩大载荷与测控、自助遥感信息处理的应用,形成以卫星、无人机研发与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吉林一号”卫星的成就和辉煌,深深地镌刻进无垠太空。“吉林一号”卫星以骄人姿态向世人昭示: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吉林人,一定能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书写振兴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