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信息
从放松到放纵
时间:2013-11-04 10:44:00 来源: 字体大小:

  

  从放松到放纵

  ——海南省三亚市原市长助理曾清泉受贿案剖析

  编者按:原三亚市政府市长助理曾清泉,利用职务之便,受贿400万元,另有581万元的财产来源不明,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17年。曾清泉从一个很有前程的年轻领导干部蜕变成腐败分子,令人痛心。案发后,熟悉他的人无不为他惋惜,海南省纪委书记在曾清泉的万言忏悔书上批示:“这份忏悔书是一篇很好的教材,读后深感心情沉重,一个很有前途的年轻人,如今走到了这一步,真叫人痛惜万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特别是在取得成绩时,不能居功自傲;在职务升迁后,不能颐指气使,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本期向全体党员干部推荐这篇剖析文章,希望大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2011年1月20日,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曾清泉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判处曾清泉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对其受贿所得及不能说明合法来源的财产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法院审理查明:2002年至2008年,被告人曾清泉在任三亚市规划局局长、三亚市政府市长助理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先后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400万元。另有人民币581万元的财产,曾清泉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一审宣判后,曾清泉没有提出上诉。

  此前,海南省纪委已给予曾清泉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处分。

  曾清泉曾是海南省规划系统的优秀业务人才。曾清泉案发后,熟悉他的人无不感到惋惜。海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为璐在曾清泉的万言忏悔书上批示:“曾清泉的这份忏悔书是一篇很好的教材,读后深感心情沉重,一个很有前程的年轻人,如今走到了这一步,真叫人痛惜万分!”

  曾清泉如何由一名颇有前途的年轻干部堕落为贪婪犯罪之人?

  

  价值观扭曲,滋生贪欲

  

  1964年5月,曾清泉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88年获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1992年到海南工作。在组织教育培养下,由一名规划师逐步成长为三亚市规划局局长、市长助理。客观地说,曾清泉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加上比较务实的作风,为三亚市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作出过一定贡献。

  随着职务升迁、事业有成,曾清泉飘飘然了,逐渐放松了自我要求,思想上开始发生演变。在他看来本职工作做好了,就一好百好;把领导要求的工作做出色了,就是以实际行动落实了学习的要求。他对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想参加就参加,不想参加就不参加,就是参加也是装装样子,根本没有入心入脑。由于长期忽视政治学习,思想防线渐渐松懈。特别是当他看到经常与之打交道的房地产开发商们一掷千金、挥金如土时,心理渐渐失衡,“财富体现价值”的想法与日俱增,向往财富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贪欲和及时享乐的念头随之滋生蔓延开来。

  三亚是个国际旅游城市,五星级酒店林立,用曾清泉的话说,在三亚最大的享受就是能出入众多的五星级酒店并享受酒店的服务。开发商们投其所好,酒店开业后,总会邀请他及其家人免费到酒店“体验”,曾清泉也就常常在周末带家人、朋友去享受五星级酒店的服务,还将酒店赠送的优惠卡送给朋友,这样,曾清泉说:“自己很有面子。”

  价值取向的转变,享乐思想的滋长,使曾清泉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一步步跌入罪恶的深渊。正如曾清泉在忏悔书中所说:“自己思想受到错误的诱惑,第一是在海南特别是三亚见到的是众多的高级酒店和高消费,接触投资者一掷千金的富有与豪气;第二是一些熟悉的朋友短短几年内,抓住一个项目就发展起来了,从此不但改变了物质条件,也取得了政治地位。总之,身边发生的事情引起了心中对金钱的魅力的羡慕,因此,对熟识的朋友送来的劳务费、感谢费、卖房收益款在半推半就中接受了,这就埋下了错误的祸根。”

  

  权力寻租,牟取私利

  

  曾清泉获取金钱的欲望很快就付诸行动了。“由于我从事的城市规划工作涉及调整分配公共资源,所以,就有不同的利益群体为维护或争取利益和我接触,其中一些与我关系较好的人,希望我能给予关照和支持。”不过,曾清泉的“关照与支持”并不免费,是需要巨额金钱来交换的。

  2002年6月,三亚天泽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向三亚规划局申请报建“天泽海韵度假公寓”项目,为使该项目尽快通过报建,该公司经理胡某送给曾清泉人民币20万元。同年,11月,该项目通过审批。

  2003年年底,胡某出任三亚天域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天域酒店二期工程的规划报建工作。为使该项目尽快通过审批,胡某送给曾清泉人民币20万元。同年9月,天域酒店二期工程完成竣工验收。

  曾清泉就是这样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谋取私利。“我错误地认为,帮谁都是帮,为什么不帮几位朋友,朋友企业的利益维护保障了,对自己也有利。因此,我对朋友们的事除了在原则范围内照顾外,对于原则边缘的事,也想方设法帮助,理解他们的要求,加快办手续,解决违规带来的一些问题,用我的公权为朋友企业牟取私利。”曾清泉在忏悔书中这样写道。

  

  私欲膨胀,疯狂敛财

  

  随着私欲的膨胀,曾清泉的胃口越来越大,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收、要、借、放贷”,不择手段地敛取不义之财。

  一是“收”。2005年上半年,三亚市三亚湾“阳光海岸”城市规划实施。为避免“阳光海岸”规划对重庆东和公司“东和中央海岸”项目造成影响,东和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某请曾清泉帮忙,曾清泉应允。魏某送给他人民币40万元作为活动经费。

  二是“要”。2003年初,林达公司开发的“东海豪庭”项目正在报建、林达海景酒店正在施工。同年上半年,曾清泉以朋友购房为名,向林达公司经理林某要求购买林达海景酒店靠海的房子。林某给其留了一套。曾清泉既不签订合同,也没有交付购房款。2007年上半年,曾清泉让林某以市场价转让预留的房产,将差价给他。林某照办,自己拿出130万元存入曾清泉提供的存折后交给曾。2007年下半年的一天,曾清泉来三亚大兴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半岛龙湾二期项目工地,向该公司董事长张某提出要一套房子留给朋友,张某将3号楼1103号房留给曾,并给予8.8折优惠。2008年初,曾清泉要张某给其装修1103号房,张某便将20万元人民币送到曾家中,曾清泉笑纳。

  三是“借”。2003年五六月的一天,曾清泉打电话给林达公司经理林某,以父母在四川老家买房缺钱为由向其借款人民币20万元。两天后,林某将20万元人民币交给曾清泉,曾清泉既不写借条,也未说归还日间,到案发时也未归还给林某。

  四是“放贷”。2005年初,三亚天泽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入股的三亚国光投资置业有了公司计划报建“国光滨海花园”项目。为了使报建工作顺利开展,公司总经理胡某请曾清泉吃饭,席间,胡某提出在项目报建上请曾给予帮忙,并口头承诺送给曾清泉好处费人民币30万元。同年9月的一天,胡某送给曾清泉人民币50万元。之后,曾清泉将这50万再借给胡某,连同胡某承诺的30万元,胡某以个人名义给曾清泉写了一张“借到彭某(曾妻)人民币80万元,年利息15%的借条”。2006年,该公司开发的“天泽花园”项目土地规划调整需要重新报建,为了报建尽快通过,年底的一天,胡某找曾清泉帮忙,承诺送给曾人民币50万元,并以个人名义给曾清泉写了一张借条,内容为:“借到彭某人民币50万元,年利息15%”。

  曾清泉敛财到了利令智昏、无以复加的地步,成为金钱的俘虏、人民的罪人,是他的必然结局。

  

  自食苦果,追悔莫及

  

  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收了不该收的,拿了不该拿的,做了不该做的,在窃喜的同时,也难免会惶惶不可终日,唯恐东窗事发。曾清泉就是这样,“回想自己在拜金主义的毒害下,因贪图回报,追求享受,滋生私利所犯的错误,没有哪一件让我兴奋和激动过。反倒心里总是提心吊胆,非常不踏实,担心出问题。”

  心生贪念,想获得本不应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么一定会失去已经拥有的,包括珍贵的自由、名誉和政治生命。面对司法审判,面对铁窗生活,曾清泉悔恨交加,痛不欲生,泪透衣衫,拜金主义的思想害了我,导致在一段时间内犯了错,给自己一度清白的历史留下一段终生悔恨的污渍。今天,我心如刀绞,痛定思痛,深刻地认识到思想与灵魂出了问题,触犯了党的纪律,做了错事,要受到处罚”;“我走向监牢,毁了自己,毁了妻子、儿子和家庭,毁了年逾八旬父母的晚年”;“我确实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我将自己思想灵魂彻底反省了无数遍,所有的错误每一件都让我后悔莫及,我几乎每晚都彻夜难眠。辜负了领导的栽培,失去了光明的前途,令我悔恨得泪流满面,心里充满了撕心裂肺的剧痛;辜负了党组织的培养,令我捶胸顿足;丧失了发挥自己专长为社会服务的机会,令我痛心疾首;思念亲人,担心妻儿父母,令我痛不欲生;想起曾一起工作的同事们,令我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曾清泉终于明白了,清醒了,后悔了。他在忏悔书中谈了自己当下对金钱、对物质享受的切身感悟和对自由的千般渴望:“在金钱上,我宁愿用数学归零的方法,回到起点,退回所有的钱物,把所有的钱全部上交给组织,清清白白地做人做事,用组织给我的新生命,全新为社会创造价值。在物质上,我宁愿回到清贫的年代,有再多的钱每天也只吃三顿饭,有再多的房每晚也只能睡一张床。所以,物质上的占有是对社会财富的掠夺与浪费。没有物欲,就能使人精神上变得纯粹”。“我渴望能得到自由,盼望能继续为国家为社会工作,哪怕是社会最普通的一员。我不要钱,也不要物,要的就是自己能脱胎换骨的新生。”

  这就是曾清泉现在的心情和感受。然而,一切都悔之晚矣。

  毫无疑问,曾清泉的内心痛楚是强烈而巨大的,他的反省和忏悔也可谓是真诚的,而他贪婪钱财、自毁政治生命的惨痛教训所带给我们的警示,则更是真切和深刻:“我犯下的错误使我愧对组织的培养,让我悔恨终身,葬送了继续为党的事业努力工作的机会,葬送了自己光明的前途,葬送了28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大家千万要以我为戒,要自重、自省、自律啊!”

  

  (摘自《中国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