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以工代赈工作
以工代赈修水利 千亩旱塬变良田
时间:2015-03-18 14:35:00 来源: 字体大小:
    通榆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贫困人口大多分布于县内的干旱和落后地区。贫困乡村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生产生活举步维艰。

  近年来,向海蒙古族乡紧紧围绕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大力抓好基本农田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把扶贫项目与村级工作有机结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为首要任务。在全面助推帮扶村级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向海乡龙井村地处通榆县西北部,距离通榆县城25公里,距向海乡政府43公里,幅员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0公顷,全村有4个自然屯,264户,1023口人。该村主要以种植玉米、葵花、高粱、杂粮杂豆为主,经常出现秋吊现象,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的正常收入,只有实施膜下滴灌水利工程,才能解决这个困扰农业多年的瓶颈问题。通过工作调研,了解到该村农田灌溉用井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为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龙井村灌溉条件,向海乡党委、政府积极谋划,先后多次深入该村田间地头,规划打井地块,实现集中连片,为农民使用电力提水打下良好的基础。2013年初向扶贫部门为龙井村争取了打井项目,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给与了大力支持。并分别于20137月份和201410月份共为龙井村投入以工代赈农田水利项目资金40万元。

  该项目在龙井村林场屯、六队、五队等自然屯实施,由通榆县扶贫办出资,共打水泥管井15眼,这15眼井可充分满足龙井村200公顷的土地灌溉。项目实施后,龙井村在以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富带领下的三委班子成员共同努力下,加大投入、积极跟进,加强项目的后期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办法,保证了该项目在农业生产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做法如下:一是由本村与项目受益的90户农户出资5.4万元修建了18座井房,平均每眼井3000元,并用水泥杆围成围栏,有效地保护了水井,每户只需出资500元。二是由龙井村出资10.5万元,为每眼井配备了5.5千瓦三项电泵、配套水管、电缆线等井灌配套设施。三是将农田井的管理责任落实到户,按土地位置将90户受益农户分成18组,每组选派一名农户代表作为组长,15眼井由组长进行统一管理,灌溉费用按每公顷土地的灌溉价格上缴到组长手中。

  该项目的实施改变了龙井村部分农户靠天吃饭,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局面,充分开发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同时该项目的实施使得农户每公顷的灌溉费用由原来的柴油机灌溉的200元减少到了电灌溉的20元,有效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进一步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百姓收入,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效率,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进一步完善了项目后期管理,提高了农田灌溉的保障能力和用水效率,同时也延长了农田井的使用寿命。以工代赈农田水利膜下滴灌井项目在向海乡龙井村农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保障农作物增产丰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