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GDP增速稳中有进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由过去高速增长换挡至中高速。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34.5亿元,增长7.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从横向看,7.2%的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低于第一位白城0.1个百分点,比2014年前进一位;GDP总量稳居全省第5位。
(二)农业实现稳产丰收
2015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9.94万亩,与上年接近。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23.01万亩,比上年增加4.16万亩;水稻播种面积87.74万亩,与上年持平。粮食生产又获丰收,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98.6亿元,比上年增长4.5%,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6.37亿斤。
(三)工业经济稳中提速
2015年,全市工业经济克服国内外需求乏力、去产能尚未结束和经济结构转型等多种不利因素,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稳中提速发展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135.1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位于全省九市州第一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7.4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亦位于全省九市州第一位。医药工业逆势上扬,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1109.6亿元,增长17.4%,对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7.5%,实现增加值327.1亿元,增长9.2%。全市工业经济能保持较快增长,主要依赖于医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其中:修正、万通、吉林四环、东宝等规模较大的企业产值均保持15%以上的增速。
(四)投资增势放缓,结构优化
2015年,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比上年回落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三产业增速分别达到29.7%和12.9%,快于第二产业12.4%的增速。特色资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扩大,玄武岩、人参、林蛙和山葡萄等特色资源产业在建项目63个,完成投资69.8亿元,增长22.7%。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项目368个,完成投资326.9亿元,增长21.4%。特色资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42.0%,比上年上升2.7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8.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61.6%。
(五)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
2015年,虽然受经济下行、网购崛起、信心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市消费品市场仍能顶住压力,呈现逐季回升态势。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83.3亿元,比上年增长9.9%,增速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在全省的位次稳居第1位。从季度完成情况看,一季度增长6.8%、上半年增长8.9%、前三季度增长9.5%,全年提升到9.9%。消费热点逐步转换,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六)对外贸易陷入双降局面
受国内外需求减弱影响,进出口额双双下降,2015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8%。其中,进口额完成3.8亿美元,下降24.5%,出口额完成2.5亿美元,下降4.1%。
(七) 物价“稳”字当头
自2015年初起,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涨幅连续位于2%以下,5月的2.5%为年内高点,此后有所回调,一、二、三、四季度累计涨幅分别为1.5%、1.8%、1.7%和1.6%。全年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中除烟酒及用品和衣着类分别上涨3.3%和3.8%外,其余均呈微涨态势,食品类上涨1.6%,家庭设备即维修服务类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6%,交通和通讯类上涨2.1%,娱乐教育文化类上涨0.4%,居住类上涨0.7%。
二、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三次产业看,产业结构向更加均衡合理的方向发展,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从上年的8.8:52.9:38.3调整为9:51.5:39.5,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则提高1.2个百分点,是近年来三产比重提升比较大的一年。
(二)工业“去产能”,增加有效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15.6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6.1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329.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1.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随着全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推进,高耗能行业发展呈现出整体回落趋势。2015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工业产值352亿元,同比下降3.3%,两高一资行业实现工业产值468亿元,同比下降3.4%,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1.9%,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
(三)企业效益稳步提高。由于受钢铁冶金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等因素影响,导致冶金工业亏损8.5亿元,同比增亏0.8亿元,严重影响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但是,以医药制造业为代表的其他行业效益却稳步提高,带动全市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增速位于全省九市州第1位,高于全省33.2个百分点,利润总量位于全省第2位,仅次于长春。
(四)房地产业“去库存”、“去产能”调整尚未结束。
受大环境影响,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6%,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下降37.9%。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有所增长,增长1.8%,销售额增长3.8%,商品房待售面积有所下降,2015年待售面积下降8.1%。随着国家接连出台的提振住房需求各项政策效应的显现,商品房销售应该有所回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GDP总量增加不及预期。2015年,全市GDP完成1034.5亿元,仅比上年增加26亿元。GDP总量增加不及预期,主要是受价格指数偏低影响。2015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88.9%,比上年回落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6%,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二)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增长保持低位运行的态势比较明显,一方面是全市加大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力度,传统产业整体上仍处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过程;另一方面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力仍显不足,难以弥补传统产业放缓的影响。
(三)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全市GDP平均水平慢0.5个百分点,落后于第二产业1.2个百分点。从贡献率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9%,比第二产业低27.3个百分点。从增速看,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位于全省第8位,说明在全省加快服务业大发展的环境下,各市第三产业竞相发展,你追我赶,通化仍存在差距。
四、对策建议
2015年通化市经济总体稳健运行,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转型升级初显端倪。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转方式,调结构任重道远。2016年建议抓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在制定全市“十三五”规划时,要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制定较为详尽的发展规划,使三次产业有目标、有重点、按步骤的合理布局、协调发展,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营造环境,增强发展活力。深入贯彻实施全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创业创新、简化企业注册登记手续等一系列政策,健全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公益性、社会化、开放式众创空间。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综合服务。深化综合改革,在市场准入、对外开放和财税、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撑方面,大胆改革创新。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积极扩大居民消费。
(三)补齐短板,提升发展水平。一是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沈阳、长春、哈尔滨和大连等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二是依托北方中药材资源优势,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三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旅游目的地,建立绿色无障碍旅游区。四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要合理摆布医疗卫生资源,要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五是加快构建综合交通网络,推进高铁、快速铁路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