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市场需求不旺、生产事故多发、洪涝灾害冲击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下,经济增速虽出现回落,但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总体较好,经济增长仍处于合理区间,呈现出发展动力均衡、质量效益提高、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014.61亿元,同比增长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7%、10.1%和8%。
财政收入增势平稳。1-9月份,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1592.9亿元,增长8.6%。地方级财政收入889.6亿元,完成预算的74.3%,增长10.5%,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税收收入649.4亿元,增长10%。全省公共预算财政支出1827.3亿元,增长14.3%,完成预算的68.2%,支出进度高出全国地方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工业效益保持较高水平增长。1-8月份,全省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372.85%,同比提高11.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90.54亿元,增长16.6%,比1-7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1位。
金融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9月末,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14685.8亿元,增长16.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526.2亿元,增长14.8%,在经过7、8月份的回落后,出现回升势头,较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资本市场融资运营良好,吉林亚泰、东北证券等6家企业债券融资共计157亿元。
物价涨幅总体平稳。1-9月份,我省CPI累计上涨3%,较1-8月份微高0.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价格同比“七涨一降”,食品类价格上涨对总指数的影响近七成。
民营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1-9月份,全口径民营经济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万亿元,增长20.6%;上缴税金555亿元,增长11%;从业人员592万人,增长7.8%;私营企业户数15.6万户,增长12%;个体工商户107.5万户,增长11.9%。
节能减排任务完成较好。1-9月份,预计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6.0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削减量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77.2%、76.9%、75.2%、80.1%。
二、农业经济形势较好,工业、服务业增长态势平稳
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积极采取措施,战胜了低温春涝、洪水等自然灾害,把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预计全省粮食总产可突破700亿斤。畜牧业生产稳定向好,前三季度,牛羊出栏量分别增长3.8%和5.2%;生猪出栏量由二季度的同比下降转为增长1%;禽类三季度存栏量环比二季度增长29%。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总产值增长15.1%。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增长,销售收入增长8.5%。
工业经济运行较为平稳。1-9月份,全省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536.12亿元,增长1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汽车产业稳步提升,增幅为9.2%,比上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增长较快,增幅达到20.8%;石化、食品、信息、冶金建材、能源、纺织等行业分别增长10.3%、12.8%、16.9%、15.7%、8%、13.2%。重点企业生产形势较好。一汽集团完成产值3035.2亿元,增长12.62%;皓月集团、大成集团和修正药业产值分别增长23.6%、20%和17%。
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1-9月份,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640.92亿元,增长8%,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七大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非营利性服务业五大行业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5、0.1、0.3、4.4和3.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速与上半年持平。重点领域运行较好。1-9月份,全省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6.5%和 25.7%。家庭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新增1.75万人,累计增加16.89万人。重大项目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截至9月底,1126个亿元以上服务业重大项目和33个服务业集聚区投资量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70%和80%。
三、投资消费总体协调,增长动力更趋均衡
投资结构呈现积极变化。1-9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507.7亿元,增长2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完成全年必保任务的72.8%。制造业投资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农产品加工业和汽车行业增长20%以上,医药、装备制造等行业投资增速均超过30%;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下降到16.4%;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均超过50%。民间投资增长22.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4%,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全省到位资金9180.1亿元,增长21.1%。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全省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86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55个,比全年计划多68个。其中,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5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4个。
消费保持平稳增长。1-9月份,全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7.74亿元,增长1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限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5%,限下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6%。金银珠宝类、中西药品类、家具类等商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分别增长39.5%、30.4%和20.6%。
外贸进出口保持稳步提升态势。1-9月份,进出口总额191.2亿美元,增长2.4%,比上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21.2%;进口下降2.9%。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增势良好。
四、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民生工作全面推进
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1-9月份,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25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368元,增长11.8%。
民生实事进展顺利。截至9月末,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城乡低保平均补助水平、新农合大病保险、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等民生实事已提前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113%,基本建成21.05万套。全省新增就业53.31万人,完成年计划96.9%;城镇登记失业率3.68%,低于年计划0.92个百分点。预计年底前十二个方面民生实事均能全面完成。
五、先行指标表现向好,经济运行有望逐步企稳
用电量呈现较大幅度回升。1-9月份,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2.43%、0.62%,较1-8月份提高0.22、0.38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4.35%、3.75%。铁路货运量下降幅度持续收窄。1-9月份,铁路货运量降幅为14.6%,较1-8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累计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三季度省内铁路运量环比增长25%。PPI环比回升。1-9月份,PPI同比下降1.5%,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实现累计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其中9月份PPI下降0.5%。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表现较好。年初以来,全省PMI指数始终处于50%的荣枯线以上,9月份为52.35%,环比上升0.15个百分点,比全国(51.1%)高1.25个百分点。
总体看,我省经济依然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势头,但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同程度回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运行中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仍然较多,需要加以关注。
一是工业增速逐季回落。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12%,上半年增长11.3%,前三季度增长10.3%,呈现逐步下滑态势。石化、冶金、建材、玉米深加工等行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部分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低迷。1-9月份,吉林油田产值下降4.4%;吉化公司产值仅增长0.58%;通钢集团产值下降3.5%,亏损7.69亿元。水泥行业开工率不足70%。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仅维持在60-70%,且经济效益整体下滑。此外,大部分产品价格仍处低位,9月份,全省重点监控的50种产品价格同比21升1平28降。
二是有效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有所加剧。1-9月份,批发业销售额增幅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服装、家电及其他家庭用品下降30.4%。零售业销售额增幅同比回落5.8个百分点,其中百货零售回落16.8个百分点、超市零售回落7.9个百分点。住宿业销售额增幅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其中旅游饭店营业额增幅回落11.4个百分点。餐饮业销售额增幅同比回落3.7个百分点,大型餐饮企业下降幅度较大。
三是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显现。1-9月份,我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1.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完成预算的72.5%,低于序时进度2.5个百分点,而我省稳增长、惠民生、调结构等各项刚性支出持续增加,全省各级财政的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四是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2月份开始,我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与上年同期相比连续下降,1-9月份同比下降2.6%。据统计,今年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16.8万人,是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年,加上历年未就业大学生,预计今年有21万多名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明显高于往年。
五是要素运行仍存在诸多矛盾。用电需求增长乏力,今年水电发电量大幅度增长,进一步挤占火电机组发电空间,冬季电网调峰和供热矛盾压力将更加突出。原煤产量和消费量下降,1-9月份,原煤产量下降52.7%,煤炭消费量下降2.24%。铁路货物发送量降幅虽然有所收窄,但幅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