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份全省经济运行情况
1-7月份,全省经济在上半年稳中有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呈现出向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生产稳定,服务业运行平稳,消费、财政等指标继续回升,工业、投资小幅调整,但进出口降幅再次扩大。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粮食生产形势良好。目前,全省大部分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和解除,除东部山区个别坡岗地受旱严重地块外,主要粮食作物长势正常,生育进程与常年基本相当。中西部地区玉米绝大部分抽雄吐丝,东部地区抽雄吐丝达80%左右。全省水稻进入始穗期。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今年仍然是个丰收年。园艺特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预计到7月末,新开工棚室1.2万亩,占全年任务的60%以上。蔬菜产量620万吨,增长6%。“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生产企业发展到24户,产品达到85种。
二、工业经济增幅略有回落
1-7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22.9亿元,增长4.8%,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当月实现增加值490.8亿元,增长3.4%,延续正增长势头。轻工业拉动工业经济增长。全省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124.27亿元,增长7.6%,增速比重工业快6.4个百分点,轻工业比重31.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保障工业经济增长。全省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368.21亿元,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二,增速达到11.9%,比国有企业增速高出29.8个百分点。除汽车制造业外,多数重点行业仍保持平稳增长。全省石油化工、食品、信息、医药、冶金、建材、纺织和装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7.6%、4%、12.8%、14.7%、8.5%、5.5%、10.6%和15.7%。
三、服务业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1-7月份,核算服务业增加值的8项月度数据指标中,其中3项指标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项指标回落。重大项目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全省重点推进的700个重大项目,其中续建460个,新开工240个,累计完成投资390亿元。从集聚区建设看,继续滚动实施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等3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8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小幅提升
1-7月份,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57.68亿元,增长12.2%,比上半年提升0.1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96.04亿元、3898.01亿元和2563.63亿元,增长27.8%、9.3%和15.2%。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工业技改完成投资2218.2亿元,占工业投资的59%,新兴行业增长势头强劲,现代服务业、商贸流通、电子信息投资增速分别达到42.9%、25.8%、31.2%。民间投资贡献作用持续加大,完成投资5011.7亿元,增长1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资金到位情况稳定,全省到位建设资金7386.8亿元,增长10.7%。重大项目个数持续增加,全省亿元以上在建固定资产项目达到1553个,较上半年增加150个。项目谋划成果显著,全省围绕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重大科技创新、重大生态环保等方面共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624个,超过全年1400个的目标任务224个。
五、消费品市场增速持续回升
1-7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6%,较上半年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8.07亿元,增长4.3%,比上半年提升0.8个百分点。乡村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增速比城镇高出2个百分点。批、零、住、餐四类企业的销售额较上半年分别提升了0.3、0.2、1.1和0.3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纳入统计范畴的十八类商品中,有十四类商品零售额的增幅提升。其中,粮油食品、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体育娱乐用品、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8.0%、10.5%、8.6%、14.8%、12.1%和8.4%。
六、外贸进出口降幅加大
1-7月份,全省进出口实现730.7亿元,下降19.9%,降幅较上半年再次扩大3.4个百分点,降幅扩大的趋势已持续四个月。其中出口168.8亿元,下降13.1%;进口561.9亿元,下降21.8%。机电产品进口下降26.1%,其中进口汽车和汽车零配件分别下降42.1%和27.1%,是导致进口下降的主要因素。主要大宗商品出口仍显颓势,机电产品下降19.5%,农产品下降8%,服装、胶合板、纺织物、轮胎等出口均呈下滑趋势。
七、财政收入增幅稳步提升
一季度末,我省累计地方级收入首度出现负增长,此后一直延续小幅稳步回升态势,1-7月份,在上半年实现由负转正的基础上,全省地方级收入747.8亿元,增长1.3%,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保持较快进度,全省财政支出完成预算的53.6%,进度比上年同期快1.9个百分点。重点和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城乡社区、农林水等支出均保持两位数增速。
八、信贷支撑能力总体加强
截至7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9.1%,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7.7%,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从贷款投向看,第一、二产业贷款增幅回落,第三产业贷款增速与新增贷款占比均有提升。消费信贷增长20.8%,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涉农贷款占比持续提升。小型企业、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同比显著下滑,大型企业贷款增速平稳、微型企业贷款增速大幅上升。
九、物价水平总体平稳
1-7月份,我省CPI累计上涨1.5%,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列各省第12位。7月当月上涨2.1%,涨幅为今年以来最高,列各省第6位。7月份,猪肉上涨28.6%,拉动总指数上涨0.7个百分点;鲜菜上涨22.4%,拉动总指数上涨0.5个百分点,两类合计占CPI总涨幅的57%。PPI累计下降4%,较上半年下滑0.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7月当月PPI同比下降4.6%,累计和当月数值均列各省第12位。
十、要素和先行指标运行相对平稳
用电形势有所好转。1-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下降1.54%,较上半年收窄0.16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下降5.46%,较上半年收窄0.19个百分点。公路货运增速加快。1-7月份,全省公路货运量增长6.1%,比上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7月当月增长7.4%,比6月份提高了0.8个百分点。铁路货运继续下行。全省铁路货物发送量下降21.1%,降幅较上半年扩大2个百分点。其中,粮食、水泥、非金属矿石、石油、集装箱、金属矿石、钢铁、煤炭等运量分别减运62.6%、45.6%、29.4%、28.9%、22.3%、19.5%、16.8%、5.5%。PMI低位运行在扩张区间。7月份,我省制造业指数PMI为50.02%,略低上月0.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02个百分点。五大分类指数“三上两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商品配送时间指数分别为50.88%、50.27%、52.46%,从业人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为47.19%、49.28%。
分析我省经济运行态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工业经济运行仍较困难。特大型企业增速继续下滑。今年以来,全省12户百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速持续下降,一季度下降4.3%、上半年下降11.9%、1-7月下降14%。前7个月,12户百亿元大企业中,除修正、长客和皓月正增长外,其余一汽、吉化、大成、油田、亚泰、烟草、通钢、现代、省电力等9户企业产值均呈下降趋势,累计净减少产值754.2亿元,影响全省产值增速5.6个百分点;其中一汽累计净减少500.3亿元,影响全省累计产值增速3.7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价格继续下降。7月份,50种大宗工业产品价格同比8升1平41降、环比16升5平29降。特别是钢铁、水泥、石化产品价格基本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
二是重点类别商品零售额增速仍偏低。我省汽车和成品油零售额占限上企业零售额35%,一直是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这两类重点商品受市场环境和价格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一直销售不旺。虽然近期石油及制品类和汽车类商品零售额有所回升,但零售额增速仍偏低,1-7月份增速分别为-2.6%和-0.9%,比上年同期低9.6和8.3个百分点。
三是财政收支矛盾较大。虽然上半年全省地方级收入由负转正,但我省实体经济好转的态势并不稳固,一汽、油田等重点税源企业企稳回升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个别重点地区收入形势依然比较严峻。7月份,税源增长点单一,税收增长乏力的问题仍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与经济关联度较高的税种持续负增长,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的压力和困难非常大。在收入增速放缓的同时,为稳定经济增长,保障民生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需要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四是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房地产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不足,开发投资和建设步伐缓慢。98%的重点调查企业表示,今年没有拿地计划,都以加快消化库存为主,建筑工地比较冷清,续建项目建设缓慢,新建项目开工较少。1-7月份,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依然比去年同期下降较多,且均低于全国平均增速,没有出现明显好转迹象。目前,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改变,全省累计可售商品房面积5870万平方米,其中,累计可售商品住房面积4070万平方米,商品住房消化周期约26个月。按照去年的销售情况,部分房地产企业商品房库存需要3年左右才能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