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份,全省经济继续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农业生产稳定,服务业、财政、金融运行平稳,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工业、消费小幅调整,但进出口降幅再次扩大。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目前,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收获完成,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可突破700亿斤。畜牧业平稳发展。预计到2015年末,我省生猪将发展到3100万头,增长3.5%;肉牛发展到755万头,增长2.7%;肉羊发展到900万只,增长16.9%;禽类发展到5.8亿只,增长2.6%。肉、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308万吨、113万吨、产量55.6万吨,分别增长4.1%、2.7%、6.9%。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新建棚室1.9万亩,占全年计划的95%。预计园艺特产业全年实现产值1400亿元,同比增长10 %左右。
二、规上工业实现稳定增长
1-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097.01亿元,增长5.1%,增速与1-9月份持平。轻工业拉动工业经济增长。全省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649.44亿元,增长7.9%,增速比重工业快8.1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保障工业经济增长。全省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3452.95亿元,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二,增速达到10.8%,比国有企业(纯国有)的增速高出29.5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1-10月份,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22.45亿元,增长12.1%,增幅与1-9月份持平。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534.31亿元、7016.52亿元和4671.62亿元,分别增长35.1%、9.8%和13.5%。重大项目个数进一步增加,亿元以上在建固定资产项目(不含房地产)达到1991个,较1-9月份增加112个。其中本年新开工1177个,较上月增加95个。民间投资保持良好增长,全省民间投资完成额达到9010.30亿元,增长12.4%,占全部投资的73.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
四、消费需求稳步回升
1-10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比1-9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自2月份以来连续第8个月增速回升。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9.51亿元,增长4.5%,增速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从地区看,全省9市州均实现增长,增速差异较大,通化、白山两市增速超过10%,长春市增速仅0.7%。从城乡看,城镇、乡村市场分别增长4.3%、10.4%,乡村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城镇。从形态看,商品零售、餐饮消费分别增长4.1%、9.9%,餐饮业转型回升势头较好。从商品看,限额以上商品销售中,吃、穿商品销售分别增长10.8%、8.7%,用类商品增长1.7%,其中石油制品类、汽车类商品销售分别下降3.4%、2.5%。
五、外贸进出口降幅持续加大
1-10月份,全省进出口实现980.7亿元,下降26.2%,降幅较1-9月份再次扩大1个百分点,自4月起,降幅已连续7个月扩大。其中出口243.3亿元,下降13.2%;进口737.5亿元,下降29.7%。机电产品进口下降33.7%,其中进口汽车和汽车零配件分别下降46.3%和36.5%,是导致进口下降的主要因素。主要大宗商品出口仍显颓势,机电产品下降20.2%,农产品下降2.8%,胶合板、纺织品、轮胎等出口均呈下滑趋势。
六、财政收入有所回升
1-10月份,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1042.9亿元,增长1.5%,比前9个月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743亿元,下降1.5%,降幅比前9个月收窄1.1个百分点。市县收入形势有所好转,市县级收入781.9亿元,下降2.3%,降幅比前9个月收窄1个百分点。9个地区6增3降,收入下降的地区比上月减少1个。49个市县有19个负增长,比上月减少3个。全省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2366.6亿元,增长4.9%,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已拨付省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资金344.2亿元,占年初筹措计划的97.7%。
七、金融支撑较为有力
截至10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8246.9亿元,增长10.8%,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4721.1亿元,增长18.3%。资本市场融资平稳增长,亚泰集团、森工集团等企业发行债券融资717.4亿元。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稳步推进,全省60个县(市、区)已有43个县(市、区)成立物权融资公司,其中31个开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累计为农户、林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33753笔,金额16.2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平稳发展,当年新增50家,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72.2亿元。
八、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1-10月份,我省CPI累计上涨1.6%,与1-9月份持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列各省第11位。10月当月上涨1.0%,较9月回落0.8个百分点,为2月份以来最低值。八大类商品呈“七升一降”趋势,其中,烟酒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衣着类的涨幅居前,分别达到4.5%、3.7%、2.6%,合计拉动CPI上涨0.81个百分点。PPI累计下降4.5%,较1-9月份下滑0.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列各省第14位。10月当月PPI同比下降5.9%。
九、部分要素指标趋势向好
铁路货运下滑势头得到遏制。1-10月份,全省铁路货物发送量下降27.1%,降幅与1-9月份大体持平。其中,10月当月铁路货物发送量下降28.2%,较上月大幅收窄16.4个百分点。公路货物运输加快。1-10月份,全省公路货运量增长6.3%,比1-9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10月当月公路货运量增长6.9%,比9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
分析我省经济运行态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工业重点行业企业增速下行。1-10月份,全省规上工业中,汽车行业增加值下降15.1%,降幅比1-9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从当月的情况看, 10月份汽车行业增加值下降16.8%,降幅比9月份扩大3.6个百分点。其他工业行业的增速也都有不同程度回落,全省石化、食品、信息、医药、冶金建材、纺织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分别增长15.5%、5.2%、13.9%、12.8%、4.5%、8.7%和14.9%,增速较1-9月份分别回落0.6、0.6、0.4、0.9、0.7、1.6和0.7个百分点。工业大企业生产形势不乐观,10月份,处于全省工业产值前30位的企业,有20户企业的产值同比下降,这30户企业产值合计下降25.4%。
二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我省地方级收入增速居全国第28位,增幅低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从当前我省财政收支运行来看,税收收入增幅持续偏低的势头仍未得以根本性扭转,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刚性支出有增无减,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以及稳增长调结构的支出需求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加大。
三是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均呈下降态势。从开发情况看,1-10月份,全省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60.96亿元,下降9.7%,降幅较1-9月份扩大了2.2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1476.79万平方米,下降37.3%;本年土地购置面积为561.51万平方米,下降20.9%。从销售情况看,1-10月份,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7%,销售额下降2.8%,而且增速分别比上月下降0.6和3.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形势和销售形势均不乐观。
四是先行指标运行形势严峻。用电需求没有大的改观。1-10月份,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分别下降2.41%、6.97%,与1-9月份变化不大。PMI在枯荣线以下运行。10月份,我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2%,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微高于国家0.02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