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月份,全省经济继续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工业、消费、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回升,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金融支撑有力,物价总体平稳,用电需求有所改观。
一、农业生产喜获丰收
克服了前期高温干旱、后期低温冷害等不利因素,粮食生产获得历史好收成。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7617万亩,位居全国第9位,增长1.55%;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29.4亿斤,增长3.23%,继续位居全国第4位;单产957.62斤/亩,增长1.67%,继续保持全国第1位。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预计全年园艺特产业总产值1400亿元,增长7%以上。
二、规上工业实现稳定增长
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611.97亿元,增长5.2%,增速较1-10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4.5%,较1-10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石化、信息、医药、装备等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14.2%、14.5%、12.2%和14.3%,食品、冶金、建材、纺织平稳增长,增速分别为4.5%、3.9%、4.5%、6.8%。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1-11月份,全省完成投资12435.9亿元,增长12.3%,为年内最高增幅。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分别增长31.3%、9.7%和14.3%。工业技改投资占比达到61%,农产品加工、社会事业、现代服务、商贸流通、电子信息等行业投资增速分别达到20.8%、25.6%、47.9%、30.6%、39.7%。民间投资贡献作用持续加大,全省民间投资完成9062.4亿元,增长12.6%,所占比重达到72.9%。资金到位情况稳定,到位资金12805.4亿元,增长11.5%,资金到位率103%。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进展顺利,全省启动实施的亿元以上项目2070个,较上月新增79个,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投资3967.4亿元。
四、消费需求小幅回升
1-11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增长4.6%,增速均较1-10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从地区看,全省9市州均实现增长,通化、白山两市增速超过10%。从城乡看,城镇、乡村市场分别增长4.4%、8.4%,乡村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城镇。从形态看,商品零售、餐饮消费分别增长4.2%、9.7%,餐饮业转型回升势头较好。从商品看,限额以上商品销售中,吃、穿商品销售分别增长10.8%、9%,用类商品增长1.9%,其中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商品销售分别下降3.4%、2%。
五、财政收入增幅稳步提升
1-11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收入1127.9亿元,增长2%,比1-10月份提升0.5个百分点。市县收入降幅进一步收窄,市县级收入846亿元,下降1.6%,降幅比1-10月份收窄0.7个百分点。财政支出进度较快,增长6.9%,完成预算的82.6%。重点和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其中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农林水等支出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
六、金融支撑较为有力
截至11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8733.1亿元,增长13.7%,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4955.8亿元,增长19.7%,增速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创2013年以来最高。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平稳增长,住户贷款余额3616.4亿元,增长13.6%,其中消费贷款余额2150亿元,增长22.2%;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速提升,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1315.1亿元,增长22%,增速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
七、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1-11月份,我省CPI累计上涨1.6%,与1-10月份持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列各省第9位。11月当月上涨2.0%,较10月上涨1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呈七涨一降态势,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烟酒、食品、衣着、医疗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类分别上涨4.7%、4.7%、3.0%、2.3%、0.8%、0.6%、0.3%,交通通信下降1.0%。PPI累计下降4.6%,较1-10月份下滑0.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列各省第14位。11月当月PPI同比下降5.7%。
八、用电需求略有改观
1-11月份,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分别下降2.39%、6.84%,降幅较1-10月份收窄0.02、0.13个百分点。11月当月,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分别下降2.17%、5.06%,较上月收窄0.64、1.48个百分点。
分析我省经济运行态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重点工业企业增速下行。1-11月份,处于全省工业产值前30位的企业中,有17户企业的产值同比下降。其中,一汽集团产值下降20.8%,亚泰集团、吉林石化分公司、大成实业集团、长春皓月、吉林油田分公司、通钢等企业分别下降8.9%、29.5%、31.6%、12.5%、42.0%和38.2%。这些重点企业体量巨大,其产值的下降,其它企业无法弥补,直接导致了工业经济增长乏力,并对第二产业产生较大影响。
二是外贸进出口降幅持续加大。1-11月份,全省进出口实现1069.4亿元,下降27.5%,降幅较1-10月份再次扩大1.3个百分点,自4月起,降幅已连续8个月扩大。其中出口264亿元,下降16.8%;进口805.4亿元,下降30.4%。机电产品进口下降34.1%,其中进口汽车和汽车零配件分别下降46.2%和36.8%,是导致进口下降的主要因素。主要大宗商品出口仍显颓势,机电产品下降23.3%,农产品下降4.4%,胶合板、纺织品、轮胎等出口均呈下滑趋势。
三是财政收入增速仍然偏低。1-11月份,我省地方级收入增速居全国第28位,增幅低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从当前我省财政收支运行来看,税收收入增幅持续偏低的势头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压力越来越大。
四是房地产业形势严峻。从开发情况看,1-11月份,全省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完成开发投资下降10.2%,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分别下降41.7%和17.3%。从销售情况看,1-11月份,全省商品房销售额增长了2.3%,但销售面积下降5.3%,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形势短期内仍难以扭转。
五是部分要素和先行指标形势严峻。铁路货运量降幅扩大。1-11月份,全省铁路货运量下降28.6%,降幅较1-10月份扩大1.5个百分点;其中,11月当月下降40.2%,降幅较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增速小幅回落。1-11月份,全省公路货运量增长6.2%,较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11月当月增长5.3%,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11月份,我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3%,环比回落0.19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