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首 页 通知公告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县资讯
白城七项重点工作开创新局面
时间:2014-01-07 13:52:00 来源: 字体大小:

 

   2013年白城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图为项目施工现场。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白城市委、市政府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扎实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0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5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0亿元,增长14.5%。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5亿元,增长13.2%;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36亿元,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0.8亿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分别增长11.6%和1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4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一年来,白城围绕全局抓统筹,立足重点求突破,下大力气抓七项重点工作,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研究制定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了50条政策措施。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组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立民营企业家协会。组织民营企业家赴浙江绍兴、山东潍坊等地学习考察,举办“名人讲坛”,开展民营经济“走进院校、走进社区、走进乡镇”活动。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2亿元,增长21.3%;从业人员27万人,增长11.6%;上缴税金28亿元,增长11.6%。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高起点、大集团、全链条”,引进新建通榆咱家集团5000万只肉鸡、镇赉维尔鸭业5000万只肉鸭、洮南雏鹰集团400万头生猪、大安龙兴公司130万头生猪、洮北亚亨公司100万只肉羊和白城工业园区中绿粗杂粮等一批产业化项目。扶持壮大白城经济开发区绿稼源等25户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250亿元。新增农业合作社1588个、家庭农场248个。创建地方特色品牌,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吉林省著名商标18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9个。通榆“三千禾”品牌实现原产地网络直销。

  着力发展高载能产业。编制了《白城市风电本地消纳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搭建风电、火电、用电企业联动平台,探索建立“财政补贴+关联企业让利”运作模式,在白城金升镍业公司进行试点。引进洽谈富达棒材等高载能项目15个。白城云基地计算中心建成运营。启动建设大安两家子、白城工业园区高载能产业园。开展中丹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交流合作,探索清洁能源开发管理新模式。协调对接5大电力央企,实施清洁供暖试点。大安开发风电30万千瓦,洮南全晟50兆瓦太阳能项目实现并网发电。

  加快城市开发改造。生态新区新建、续建道路10条,铺设管网58.8公里,鹤鸣湖工程完成土方85万立方米,棚户区改造回迁区开工面积20万平方米。老城区打造长庆街、丽江路两条标准化街路,新建、改造道路17条,改造东风道口、白城至侯家公路出口道路12.6公里。铺装人行步道和居民小区83万平方米。改造排水管网34公里、给水管网21公里,铺设燃气主干管网28.2公里。拆除市区违章建筑1020户、10万平方米。美化旧楼房103栋。规范广告牌匾3000多处。各县(市)加强了县城建设,打造了兴隆山、福顺、坦途、安广等一批特色小城镇。林海镇生态新区被列入全省示范城镇。

  狠抓安全生产。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在全市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共成立47个督查组、1441个检查组,实行抓块全覆盖、抓条保重点、抓点盯关键,突出14个重点行业领域和42个重大隐患点,采取“六查、十检、四改”和“建档”有力措施,全市发现隐患16656处,整改16280处,停产整顿企业289户,关闭取缔企业87户。完成了煤矿企业停产整顿、危险化学品企业条件整顿、涉氨企业专项治理等重点任务。建立健全了以“网格化”为重点、以“标准化”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常态化”为保障的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

  全力抗洪救灾。今年,白城市遭遇了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嫩江、洮儿河300多公里堤防告急,水位超汛限运行长达91天。白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行市、县、乡、村4级联动,组织11.6万名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开展了“防”、“抢”、“转”攻坚战,累计动用土石方190万立方米、投入机械设备1.28万台次,抢修堤防200多公里、抢护险工、险段50多处,确保了月亮泡6号坝、嫩江回水堤、新荒泡4号坝、哈尔淖渔场、长山岱等重点险工险段安全,成功转移安置群众3195人。通过全市上下艰苦奋战,取得了人员无一伤亡、国堤无一决口、水库无一垮坝、群众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的全面胜利。适时开展了抗灾保粮和灾后重建,新建住房480户、维修住房2248户,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实施十百工程。围绕总体战略部署,注重抓载体、促落实。坚持工程化思维,谋划实施了百个扶贫项目攻坚、百个重大项目招商、百户重点企业培育、百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百个收入增长点培育、百湖连通、百项实用技术对接、百个品牌推广、百名企业经营管理者培养、百名农村致富能人培养十百工程。坚持项目化分解,每项工程由百个项目(单元)作支撑,每个项目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滚动实施。坚持责任化落实,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责任主体,任务到点、责任到人。坚持时序化推进,每个工程明确阶段性任务,实行年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