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过后,闲暇没事,到村里的文化大院去看书读报、开展文化活动已经成为长岭县腰坨子乡头段村村民的生活习惯。然而,随着村里一项文化惠民工程的竣工,村民们的这一习惯被打破。
这项惠民工程就是被村民啧啧称赞的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面积1500平方米的文化小广场刚刚竣工,部分配套设施还在完善,村民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争先去体验一番,傍晚到新建的文化小广场去跳跳舞、扭扭秧歌、健身器材上放松身心,正逐渐成为村民们新的生活习惯。
其实,头段村文化小广场只是长岭县今年要建设的众多农村文化小广场之一,按照全市统一部署,长岭县今年要完成67个文化小广场的建设任务,如何将这一写入“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的民生工程实施好,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让群众满意?
长岭县文广新局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下辖22个乡镇230多个行政村的长岭县,截至今年初,全部硬化的村级文化小广场有31个,部分硬化的32个,有149个村级文化广场没有硬化,还有27个村没有文化活动场地,可以说建设任务艰巨。然而今年初《松原市村级文化小广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出台,恰逢其时,推动了全县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向纵深开展。根据部署和长岭县的实际情况,长岭县科学规划,计划从今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县村级文化小广场全覆盖,今年67个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任务被纳入计划。
“领导重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长岭县文广新局的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初,《松原市村级文化小广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出台并下发后,长岭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采取了四项措施来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一是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领导小组,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二是对文化小广场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进行了广泛宣传,形成“群众拥护、社会关注”的良好舆论氛围;三是要求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及时足额到位,文广新局和镇、村两级积极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广大干部群众全程参与,确保各项工程按时保质完成;四是明确建设标准,广场要有硬覆盖80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场地、10米以上的文化宣传长廊,要有篮球场和健身娱乐器材,栽植花草树木,并安排专人维护,还要有若干支文体队伍,做到组织活动经常化。
建广场顺应民心,得到农民朋友的鼎力支持。县文广新局的相关负责人说,规划中充分考虑百姓需求,村民不仅献计献策,还投工投劳。选址过程中,有的村把以前污染环境的臭水沟、垃圾场填平改造成广场,有的盘活闲置空地或将废弃场地科学规划建广场,但整个过程一直遵循着场地必须是开放性的、面积必须超过千平方米、土地必须是村集体的、村屯必须是有文化活动基础和对文化有强烈需求的这一原则。资金投入过程中,县里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财政投入一点、村里自筹一点、社会各界资助一点、农民投工投劳一点”的办法,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推进。
前期的准备工作,为后期的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6月10日,头段村文化小广场成为今年第一个竣工投入使用的小广场。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小广场由1个主广场和2处休闲小广场构成。1000平方米的主广场地面水泥硬化,美观平整,休闲小广场采用红砖铺成,休闲长廊斜穿场地一侧,篮球架及健身器材等正在安装。广场围栏采用长城墙修建,可供村民临时休息。广场边一处硕大的葫芦雕塑造型优美,成为文化小广场的“门脸”,村民说葫芦寓意着“福禄”。傍晚时分,头段村的村民三五成群地来到村前刚刚建成的广场,灯火通明下,男女老少唱唱跳跳,不亦乐乎。
距离头段村几十公里的长岭镇落实村的文化小广场同样热闹,对即将竣工的文化小广场,村民充满期待。正在小广场边散步乘凉的70岁村民王凤芹边看热闹边高兴地说:“真是赶上好日子啦,咱乡下人也能享受和城里一样的文化生活了。”
长岭县文广新局的相关负责人说:“坚强的组织保障和财力支持及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让全县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得到稳步推进,农民的文化生活再上一个台阶。文化广场这个小舞台让群众从台下观众变成了台上主角,文化这篇大文章定能书写精彩。”
据悉,长岭县今年规划的67个行政村文化小广场建设规划图纸目前已全部设计完毕,财政资金也已经到位,修建文化小广场的热潮正在掀起,预计8月底这些村级文化小广场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