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伊通满族自治县重新审视县情,充分发挥资源、区位、民族优势,坚持面向长春、依托长春、服务长春,举全县之力建设“配套工业基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度假旅游”三大基地。
建设配套工业基地。伊通围绕长春重点发展能源、建材、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医药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尤其把汽车零部件摆在配套工业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伊通汽车零部件生产历史悠久,生产企业已发展到46户,其中规模以上12户,2013年实现产值34亿元、增加值12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增加值的26%和23%。产品比较齐全,有五大系列近百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套,是为一汽较早配套关键零部件基地。伊通充分发挥基础较好、企业较多、产品种类较全、与汽车生产厂家关系较好等优势,进一步密切配套关系,扩大配套规模,提升配套档次。加大现有企业扶持力度,推进技术改造和进步,提高创新和研发能力水平。积极主动承接长春外迁的企业和项目,为它们提供优惠政策和发展平台。加强与长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为他们搭建新技术、新产品实验平台和生产基地。
建设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伊通是典型的农业县,粮食单产在全国领先,粮食总产稳定在25亿斤阶段性水平,玉米制种在全省乃至全国闻名,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梅花鹿良种繁育基地、秸秆养牛示范县、生猪调出大县,是全省牧业生产重点县。2013年,猪存栏100万,牛60万,羊9万,禽1200万,鹿4万。棚膜蔬菜发展很快,保护地蔬菜达到1250公顷,温室730公顷,大棚520公顷,露地蔬菜1000公顷,年产蔬菜20万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00多户。伊通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和长春等周边大中城市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城郊农业、绿色农业、现代农业。突出抓好以稻米、蔬菜、水产、畜牧、林果为重点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发展反季蔬菜和棚膜经济,支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标准化生产,努力把伊通建设成为让长春市民放心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餐桌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增加绿色农产品收入。
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基地。伊通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满族历史,萨满文化底蕴厚重。有唐代渤海遗址、辽金古城、清代柳条边、御围场、古驿道等众多的历史遗迹,有国家级火山群自然保护区,相继建设了大孤山、南山、满族博物馆、火山博物馆等景区景点。依托人文和自然条件,伊通重点发展五大特色旅游,中部以南山风景区和满族民俗博物馆为中心,突出发展祈福和满族民俗风情旅游;东部以二道水库为中心,突出发展休闲娱乐旅游;西部以大孤山风景区为中心,突出发展温泉养生旅游;南部以寿山水库和伊通河源为中心,突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北部以景台、发展、新兴等长春周边乡村为中心,突出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着力抓好大孤山、寿山、二道、伊通河源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提升伊通旅游档次和水平。大力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加强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宣传推介,搞好旅游产品开发,提升旅游产业营销能力。结合旅游发展,积极发展餐饮娱乐、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