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首 页 通知公告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县资讯
打造500公里鸭绿江经济带奋力谱写白山开放发展新篇章
时间:2018-02-28 15:05:00 来源: 字体大小: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向东与向南开放两翼并进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东部地区绿色转型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在提升东部地区整体开放水平、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和兴边富民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白山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500公里鸭绿江开发开放经济带(以下简称鸭绿江经济带),以此作为破解我市开放发展瓶颈的主攻点,集聚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构建具有白山特色的开放发展支撑体系,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一、集聚优势,释放鸭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新潜能 

  (一)区位特殊,地域开放优势明显 

  白山处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亚欧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区西有沈阳经济区,东望朝鲜,南接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北有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东北东部重要的节点城市、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白通丹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从吉林省乃至东北亚地区来看,打造鸭绿江经济带意义重大,能够为我省加快向南开放和对接环渤海经济圈打造强有力的腹地支撑,更好地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为我省打造一个面向东北亚开放新平台,加快推进沿边开发开放和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能够为东部地区绿色转型发展培育新的重要增长极,加快推动白通丹经济带与长吉图经济区、中部开发开放高地深度对接,实现东中西联动发展和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能够为东部“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兴边富民,建设和谐边疆 

  (二)资源丰富,产业发展优势显著 

  白山市素有“立体资源宝库”、“长白林海”、“雪域王国”、“人参之乡”等美称,拥有硅藻土、矿泉水、人参、旅游4个世界级资源,开发前景广阔。一是硅藻土资源。白山地处辽东-吉南成矿带,是东北地区资源最密集、成矿特征最典型的黄金地段。硅藻土现已探明储量3.2亿吨,居亚洲之首。二是矿泉水资源。白山地处“黄金水源带”,是长白山天然矿泉水主要富集区,全市矿泉水资源类型多样、质优量丰。目前,境内共发现矿泉水水源144处,天然流量45.5万m3/d,已勘查评价43处,天然流量31.9万m3/d,允许开采量24.9万m3/d。三是人参资源。白山是长白山人参的核心产业,素有“中国人参看吉林,吉林人参看白山之称”。近年来,白山市人参产业先后被国家列为接续替代和吸纳就业产业集群、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及国家级专业市场,产业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四是旅游资源。境内有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9处,AA级景区9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博物馆11家。长白山文化有着无数次的辉煌,广博而又精深,肃慎文化、渤海文化、契丹文化、女真文化、高句丽文化相继在这里产生并发展,具有“三江之源五地魂”的独特魅力和悠久的封禅、萨满、人参文化底蕴,开发潜能巨大。 

  、突出重点,打造鸭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新亮点 

  (一)突出理念创新,明确发展方向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住国家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重要机遇,以深化合作、扩大开放为主题,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将鸭绿江经济带全力打造成国家和全省重大发展战略对接带、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带、中朝鸭绿江国际旅游风情带,举全市之力构建绿色转型振兴平台、改革开放创新平台、兴边富民固防平台。到“十三五”末期,基本建成较完善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成一系列功能健全的开发开放平台,初步形成创新型产业体系,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与长吉图经济区、中部开发开放高地联动发展和对接环渤海经济圈的新机制,建设成为吉林省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新平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节点、白通丹经济带的建设新高地、绿色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突出产业培育,精心打造“两地” 

  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大内引外联力度,重点吸引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入驻鸭绿江经济带,构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集群,打造东部绿色产品集散地和长白山国际旅游目的地。一是打造矿产新材料产业。近年来,我市成功引进辽宁盼盼、深圳富德、北京大地远通等投资主体实施深加工,硅藻土产业规上企业发展到41户,硅藻土产品占据国内市场90%以上份额。从目前看,硅藻土产业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省硅藻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白山,硅藻土行业标准、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复合光催化材料地方标准、硅藻土内墙涂料地方标准在我市发布。下一步,将加快开发硅藻土、镁、硅、玄武岩等系列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硅藻土资源整合,推进临江、长白硅藻土产业园建设;开展国家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区争取工作,提升新材料产业发展层级和影响力。二是打造矿泉水产业我市矿泉水产业已经有20多年发展历史,相继引进了农夫山泉、娃哈哈、康师傅等战略投资者。2016年,全市矿泉水产能达到1025万吨,占全国的28%。农夫山泉高端水被指定为G20杭州峰会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专用水。去年,全市续建、新开重点项目12项,总投资45.8亿元。修正200万吨山泉水、北斗资源60万吨矿泉水,临江农夫山泉200万吨矿泉水等项目按计划实施。下一步,将积极引进矿泉水行业领军企业,开发中高端产品,打造“全产业链”水产业,力争产能达到1200万吨三是打造医药健康产业。我市坚持以人参产业为龙头,统筹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去年,施慧达“左氨氯地平比索洛尔片”复方降压药获得CFDA临床批件,完成一期临床试验。长白山药业颈腰康胶囊品种转移通过省主管部门认定。金森赛德Rg3眼膏完成样品生产,待国家新药号审批,Rg3注射液新药研发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全市人参规模加工企业达232户,加工产品种类涉及成品参、药品、保健品、日用化工产品和人参食品五大类300余款820个品种。下一步,将加快施慧达新药、葵花、步长、四环、人参Rg3系列制药等项目建设,组建中国长白山天然药物研究机构,重塑医药产业新优势。深化与太安堂、北大未名等合作,加快建设万良国家级长白山人参专业市场,建设国家级人参交易平台,打造世界“人参之都”。四是打造旅游产业。我市把旅游产业作为推进绿色转型的支柱产业,以“两核、两带、六城”为支撑,以“依山、沿江、跨国”为特色,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目前看,我市长白山核心区旅游已初具规模,长白山万达度假区建成投入运营,拥有国内最大的滑雪场(43条雪道), 9家酒店可一次接待7000名游客。同时,我们有包括3个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鲁能漫江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长白山松城水都旅游度假区、长白山广泽旅游度假小镇等重大项目正在实施,这必将进一步扩大长白山核心区旅游规模。目前,全市正在全力打造鸭绿江中朝国际旅游风情带和松花江民族旅游风情带建设。围绕推进鸭绿江中朝国际旅游风情带建设,现已编制完成沿鸭绿江旅游公路工可研报告,谋划沿线旅游项目29个,总投资246亿元,其中,长白县边境风情带和临江“一带双环”旅游景区项目已开工建设;围绕推进松花江民族旅游风情带建设,将靖宇县作为节点,实施了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的中国靖宇东北抗联教育基地项目,该基地被团中央列为第三个全国青少年长白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谋划了总投资9亿元的靖宇南山滑雪场和总投资100亿元的青龙河小镇项目。在旅游宣传推介方面,成功举办以休闲、避暑、度假为主题的中国白山“长白山之夏”、“长白山之冬”文化旅游节,微博话题阅读量和网页点击量达3亿余次,说明影响力较大,关注度较高。下一步,将推广抚松、临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积极争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发全境旅游节点,打造一批生态型、民俗型、康养型、休闲型、历史文化型特色精品旅游小镇,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长白山核心区域旅游目的地”。五是打造现代服务业。“提质增量”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集中突破”原则,集中力量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在发展目标上,确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在政策鼓励上,出台《限上商业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限下变限上”奖励办法》。在项目建设上,滚动实施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积极推进铂尔曼度假酒店等46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49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0亿元。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90亿元,增长12%,位列全省第一下一步,将继续滚动实施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白山综合物流枢纽中心、靖宇和松江河物流园区前期工作。发展养老服务、休闲养生等朝阳产业,重点推进长白天地高端康养、怡康医养结合等项目建设,大力培育鑫德农特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等服务业集聚区,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 

  (三)突出平台建设,拓展开放空间 

  我市把谋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带动能力和示范意义的开发开放平台,作为探索沿边开发开放新模式、新机制。一是谋划设立国际合作平台。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国家批准设立长白、临江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试验区;谋划设立中朝长白-惠山、中朝临江-中江跨境(边境)合作区;积极申请长白国家一类口岸设立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二是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积极争取将临江口岸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设立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积极申请将现位于船营和挡石的两个临时口岸,调整至临城和小栗子。三是构建电商全产业平台。以发展跨境电商为突破,成功举办了跨境电商产业培训班。组织20余户木加企业与阿里巴巴对接,全市木加产品将陆续入驻跨境电商平台,形成木制品产业带。四是搭建区域合作平台。深化与浙江省湖州市对口合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对口合作工作方案、对口合作框架协议。下一步,将按照“南联东拓北接”思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积极推进长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长白、临江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互市贸易区建设。推进白山海关建设,推动省级矿泉饮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获批。 

  (四)突出区域融合,加快互联互通 

  充分发挥白山市在长吉图经济区、白通丹经济带、哈长城市群、沈阳经济区等主要经济带(区)相互衔接枢纽区的地位,加快推进与周边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加速扩大对外开放。一是加快推进开发区新区建设。按照“山水林城、产业新都、创新白山”总体定位,突出抓好规划、基础设施、融资平台、体制机制创新、招商引资“五位一体”工作,全力推进新区建设。下一步,将争取新区起步区1平方公里、“一纵一辅”道路建设,力争枫叶路、丁香街2018年建成通车,综合办公大楼开工建设。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去年,我市通过招商引资“冬春会战”,成功对接北京吉林企业商会、深圳吉林企业商会、海王集团、传化集团、宁波华翔等50余家企业,签约项目62个,总投资393.8亿元;在谈项目100个,其中84个项目确定投资额度,达到667亿元。积极参加第二届全球吉商大会、第十一届东北亚博览会、2017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一系列大型经贸交流活动,成功引进中展创投、天人合一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签约总投资150亿元的复华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等一批大项目。下一步,将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对接洽谈,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紧盯沿海产业转移走向,实施精准招商,吸引更多企业、商会共建特色园区。筹建招商引资大数据库,共享招商资源,创造全民大招商、招大商良好环境三是积极培育外贸主体。实施 “千人扶千企活动”联系服务制度,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形成长白加一、金隆木业、鹿鸣甘露等企业为代表的外贸主体队伍。四是深入推进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国家级“长白山人参”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省级林木及深加工产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重点推进金隆集团、华枫木业、云龙木业等企业在俄基地项目建设。 

  (五)突出补齐短板,优化开放环境 

  为加快推进白山开放发展步伐,市委市政府努力补齐交通、创新、人才等制约我市发展的短板,优化开放环境一是补齐交通短板。目前,鹤大高速竣工通车。白山至三道沟公路全线贯通,错草至三道沟、靖宇至江源和沿鸭绿江旅游公路加快推进。辉白高速白山段完成主体工程,白临高速完成工可研前置要件,松长高速完成工可研编制。沈白铁路完成可研编制、白山机场基本完成选址。二是补齐创新短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展与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战略合作,组织实施创新项目500余项;加快省科技大市场白山分市场建设,完成技术交易额8334万元。全市新增3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户企业入选首批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下一步,将深化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实施30个创新项目推进1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三是补齐人才短板。我市人才工作硕果累累,共建立9个院士工作站和3个研究院,10余个科研成果在白山落地,104名国内知名专家被聘为市政府顾问,27名专家与我市企业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解决生产技术难题20余项。先后引进1174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得到初步破解。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名校优生”、“选拔博士硕士挂职”等引才工程,持续开展“院士专家白山行”、“百所高校进白山”等活动,争取在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上实现新突破。 

  我们坚信,在市、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开放发展必将取得更大的突破,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