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首 页 通知公告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上半年吉林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1-07-23 15:11:00 来源: 字体大小:

  2021年7月22日(星期四)9时30分,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的主题是介绍上半年吉林省经济运行情况。

  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于2021年7月22日9时30分召开上半年吉林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省统计局局长王吉正式发布涉及吉林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数据,并加以解读,省发改委副主任娄选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道恒、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孙大维、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相瑛、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绍辉、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郑建东一同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社、国际在线、香港大公报、凤凰卫视、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视台、中国吉林网等24家媒体近30名记者参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李壮主持了本场发布会。 

  李壮: 

  各位记者,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去年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进行了视察,在总书记视察吉林一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召开新闻发布会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年上半年我省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我们今天邀请到了省统计局局长王吉,他将向大家正式发布涉及吉林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数据,并加以解读。共同参加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发改委副主任娄选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道恒、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孙大维、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相瑛、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绍辉、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郑建东,他们将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给予充分关注。

  下面,首先请王吉局长介绍情况。

  王吉: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上午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介绍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

  一、上半年全省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优势,加快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齐心协力、砥砺奋进,持续巩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省经济运行与全国走势同步,生产需求继续回升,新动能不断成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6083.46亿元,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5.0%,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0.37亿元,同比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31亿元,同比增长13.8%,两年平均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3467.79亿元,同比增长9.5%,两年平均增长3.6%。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畜禽供应充足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2.92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3%。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50.99亿元,同比增长5.4%;畜牧业产值754.08亿元,同比增长7.7%。

  从主要畜禽品种看,全省生猪出栏872.73万头,同比增长28.5%;牛出栏113.99万头,同比增长0.6%;羊出栏279.82万只,同比增长26.5%;家禽出栏2.21亿只,同比下降6.8%。

  (二)工业生产稳中有进,重点产业全面增长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0%,两年平均增长9.5%,两年平均增速比1—5月份加快2.1个百分点。40个行业大类中,33个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达到82.5%。

  从重点产业看,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石油化工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食品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医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3%,冶金建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

  (三)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复苏步伐加快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7.0%。

  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9.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

  参与上半年GDP核算的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7%;两年平均增长7.8%,比一季度加快10.0个百分点。

  (四)消费品市场活力提升,网络消费大幅增长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1.43亿元,同比增长18.8%。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04.78亿元,同比增长17.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6.65亿元,同比增长31.1%。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643.26亿元,同比增长16.3%;餐饮收入288.17亿元,同比增长35.6%。

  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零售额均实现正增长,其中11个类别同比增速超过30%。

  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1.7%,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41.4%,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23.3%。

  (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强劲,市场预期持续向好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速比1—5月份加快4.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9.5%,两年平均增长12.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0.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0%。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9.9%。商品房销售面积794.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5%。

  (六)进出口贸易增速高位运行,结构不断优化

  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90.97亿元,同比增长30.2%,增速比1—5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1.6%,其中,出口168.65亿元,同比增长21.5%;进口622.31亿元,同比增长32.8%。

  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90.9%,同比增长31.2%,增速高于全部进出口总额1.0个百分点。

  (七)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高位回稳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1.0%,衣着类上涨0.4%,居住类同比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1.1%,医疗保健类下降0.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1.9%。

  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20.5%,鲜菜类价格上涨0.9%,鲜果类价格上涨4.1%,粮食价格上涨1.6%。

  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4.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5.4%。

  (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消费需求加快释放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52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40元,同比增长9.4%。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654元,同比增长21.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879元,同比增长22.0%。

  (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存款

  上半年,地方级财政收入663.7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税收收入473.8亿元,同比增长24.4%。

  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同比增长29.5%,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24.8%。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881.41亿元,同比增长8.7%。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4178.01亿元,同比增长9.2%。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1425.74亿元,同比多增162.32亿元。

  二、经济运行呈现五方面特点

  从刚才介绍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了持续拓展和巩固,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呈现五方面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稳固恢复。

  上半年我省GDP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6.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服务业拉动作用增强。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1.2%,拉动经济增长5.5个百分点。

  全省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7.0%,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3.8%,拉动全省投资增长12.5个百分点。

  消费复苏势头明显。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6.46亿元,同比增长2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2%,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

  从两年平均增速看,13个商品类别零售额实现正增长,其中饮料类、日用品类、中西药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4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超过10%。

  三是新兴动能加快成长。

  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53.3%,其中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5.0%。

  疫苗生产释放增量。6月份,长春新冠肺炎疫苗分装生产6634万剂次,实现产值20亿元,实现增加值增量11.5亿元,上拉6月份全省工业增速3.1个百分点。

  新产业新产品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5%,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9%,比上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动车组、高性能合成纤维产量同比增长1倍左右,集成电路产量增长3倍以上。

  四是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企业利润增速较快。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3.2亿元,同比增长36.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56%,比上年同期提高0.2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近。上半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04,比上年同期缩小0.02。

  供给需求有效衔接。上半年,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8%,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

  五是发展结果惠及民生。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75万人,完成年计划59.8%;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9.2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73.1%。

  民生支出优先保障。上半年,全省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旅游教育与传媒、卫生健康等财政支出实现较快增长,增速达到10%以上。

  民生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居民服务业投资、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0.7%,78.7%和1.1倍。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固恢复、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态势。

  但也要清醒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我省经济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巩固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发力。

  下一步,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做好稳产业、抓项目、促消费、惠民生等各项工作,推进改革创新,加快释放内需潜力,着力畅通经济循环,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李壮: 

  感谢王吉局长。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吉林广播电视台记者:投资和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从刚刚发布的数据来看,我们注意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排全国第8位。请问省发改委是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娄选东:一年来,省发改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基本遵循,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制定了《省发展改革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任务分工方案》,构建起“1+22”工作体系,按照“五化”要求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特别是按照省委省政府“两确保一率先”工作部署,针对国内外经济下行的严峻挑战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精准制定并实施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把抓项目、稳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深化投资增长专项行动,狠抓项目问题协调解决,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全省投资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一是抢先抓早,推动项目早开快建。

  3月25日,举行2021年吉林省“推进‘一主、六双’,加快项目建设”行动启动暨全省春季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当天全省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达到843个,较往年提前了20天。

  4月19日至5月14日,组织开展全省春季项目现场踏查活动,省领导带队分赴各地进行现场踏查,进一步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

  截至上半年,全省共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899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22个,增长13.2%,沈阳至白河高铁、长春地铁6号线、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查干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等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复工建设。

  二是聚焦短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国家政策资金支持方向,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持续加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领域的投入,上半年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94.7亿元,有力支持了253个补短板、强基础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着眼培育新动能,积极谋划布局一批城乡冷链物流、学前教育、健康养老、生态旅游、城市停车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广的项目,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培育投资新增长点、优化投资结构。

  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22.1%、20%、12.2%。

  三是加强服务,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进一步加大项目服务力度,在5月17日至28日开展了“优化项目服务 推动项目建设”专题活动,省发改委在围绕资金、政策支持方面进行政策宣讲的同时,派出7个项目服务小组分赴全省各地为项目单位和企业现场答疑解惑,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应用度。

  着力破解项目建设难题,全省95个项目中心全天候跟踪项目进展和困难问题,并建立困难问题台账,相关部门限时办理,完成一个销号一个。

  全省项目中心成立以来,先后解决项目建设困难问题1884个。

  依托吉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开展网上审核申报材料、网上办理、网上公示、网上发放批复文件等工作,实现全过程“不见面”审批。

  组织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议暨地方对接会·“吉林站”活动,宣传吉林资源优势、营商环境,不断吸引域外投资者到我省投资兴业。

  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19.5%,占全省比重51.8%,较一季度提升6.2个百分点。

  下一步,省发改委将与各地共同抓好项目开复工,对照年初计划,按月度排出开工项目清单,压茬推进;省市县三级项目中心加强跟踪调度,及时协调解决有关困难问题,同时建立“项目中心+行长”机制,开展项目融资路演,促进银企对接;9月份,将开展秋季项目现场踏查和“云”踏查,推动各地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顺利完成全年投资目标。

  大公报记者:吉林省科技厅在培育科技企业,促进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哪些成效?

  李道恒:一年来,省科技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围绕“两确保一率先发展”发展目标,立足“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多措并举,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积极培育科技企业。

  组织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扶持工作,对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费进行补贴,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备案,享受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减免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有效期内高企数量达到2495户,同比增长46.9%。初步形成了科技企业逐级转型的培育体系。积极助力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东北地区“独角兽企业”。

  二是推进金融助力科技。

  与吉林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努力打破科技企业融资瓶颈,实现科技、银行、企业三方共赢;

  配合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吉林省金融助力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发挥金融助力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加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支持,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创业;

  积极搭建企业和金融机构沟通合作平台。邀请省内外银行、投资机构作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吉林赛事金融支持单位,为优秀参赛企业提供融资等支持。

  三是强化企业人才支撑。

  设立了中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卓越人才(团队)项目和青年成长科技计划项目;

  选拔扶持长白山人才工程相关类领军人才,为助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千方百计抓创新、求突破,持续加强对科技企业的培育引导,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经济日报记者:从上半年统计数据看,工业经济指标稳中有升。请问省工信厅在推动工业经济快速稳定恢复中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孙大维:谢谢您的提问,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年初以来,省工信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业稳增长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着力抓产业、抓企业、抓项目、抓要素保障,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快速恢复、稳定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在稳定工业经济运行上,我们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突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面对全球芯片供应紧张局势,我们成立工作专班强化服务保障,协助企业拓宽芯片采购供应渠道,努力克服芯片短缺困难。上半年整车产量同比增长8.1%,其中红旗、解放品牌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2.5%和22.6%。

  二是推动重点产业抢抓市场机遇。

  围绕石化、冶金等产业产品价格上涨有利契机,组织重点企业持续增产扩能,上半年石化、冶金建材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6.3%和58.8%,为全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挖掘生物制药产业增长潜力。

  突出推动组织新冠疫苗生产,长春生物制品所新冠疫苗年产2.37亿支分装项目在95天内实现投产,目前二期分装项目和高等级生物安全车间正在加速建设中,带动全省生物制药和医药产业上半年产值分别增长85.2%和36.7%。

  四是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

  省政府成立了全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在二产领域选择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8条关键产业链设立链长制,由分管省领导担任链长,着力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平稳运行。

  五是推动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着力推动国家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帮助企业降税减负,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上半年全省工业效益水平持续保持较好态势,1-5月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7%,利润同比增长36.6%,百元营业收入成本降低0.6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下降3.2天。

  从目前情况看,下半年全省工业运行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汽车“缺芯”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部分大型企业增速放缓,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盯“两确保一率先”目标要求,千方百计稳定下半年工业运行。

  一是突出推动汽车产业稳定运行,全力帮助企业缓解芯片供应短缺问题,稳定汽车产业运行;

  二是突出重点企业牵引作用,推动吉化、油田、通钢、建龙、梅花等市场形势好的企业持续扩大生产规模,稳定增长态势;

  三是突出盘活双停和企业脱困,选择一批生产经营困难较大的企业开展纾困帮扶行动;

  四是着力推动100个重点转型升级项目竣工投产,为下半年全省工业运行形成较大增量支撑;

  五是突出工业稳增长工作机制保障,进一步完善市领导包保服务重点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工作制度,深入落实工业产业链链长制,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吉林日报记者:养老服务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请问省民政厅在做好养老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相瑛: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省60周岁以上人口555.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23.06%,高出全国4.36个百分点。

  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375.72万人,占总人口比例15.61%,高出全国2.11个百分点,表明我省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省民政厅党组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和互助养老相协调、医养康养文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是抓设施布局,推动养老服务充分均衡发展。

  坚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相协调原则,通过新建、改扩建、整合撤并等方式,全省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470个(公办496个,民办974个),床位13.7万张。

  建成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33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950个,农村养老大院4331个,农村互助站点86个。

  同时,针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机构养老的“刚需”,省民政厅做出部署,到2022年底每个县至少建成一所收住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要达到40%以上。

  二是抓服务质量,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连续四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加强疫情防控,确保老年人安全养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全省有3000余家商户和社会组织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购、助浴、助行及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年服务老年人200万人次。

  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连续3年实施农村养老助浴工程,为所有农村福利中心和农村互助养老站(点)配备助浴设备,解决了失能半失能老人洗澡难问题。

  对全省1080户建档立卡困难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三是抓服务创新,推动养老服务补齐短板。

  针对大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实际,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出居家老年人巡访关爱体系建设,重点对独居、空巢、留守、特困、高龄、失能、重残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开展巡访,构建超巡访、帮扶、服务“三位一体”关爱体系,全面掌握居家老年人的基本情况,依托现有救助政策,实现应救尽救、应帮尽帮、应扶尽扶,有效防止冲击道德底线的发生。

  针对老年人精神文化供给短板,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在全省16所高校开设了“老年课堂”,支持社会力量成立了吉林省社区老年大学,与广东、广西、浙江等5个省份签定了旅居养老协议,着力构建老年人学习、娱乐、健康、旅游、公益等服务平台,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及时调整养老机构补贴政策,将原来的“补砖头”“补床头”改为“补人头”,进一步增强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下一步,我们还将印发《吉林省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推动出台《吉林省养老服务条例》,研究制定系列养老服务方面的文件,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进一步促进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国际在线记者: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到吉林视察,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请问省生态环境厅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的具体举措是什么?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绍辉:省生态环境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施工图》要求,细化分解制定了《分施工图》,梳理出53项重点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细化在具体的举措上,落实在明确的责任上,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上。

  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

  全省2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1159台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

  大力推广秸秆“五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全量化处理模式,强化秸秆禁烧管控,初步遏制秸秆露天焚烧问题。

  水污染防治方面——

  大力推进辽河流域项目实施,“十三五”建成的130个规划项目,已完成验收108个、正在验收22个。

  “十四五”规划项目55个,已完工8个、在建18个。

  统筹推进查干湖治理保护,开展“查干湖氟化物本底值、查干湖底泥问题”2项专题研究”,查干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

  组织开展了重点监管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形成了污染地块清单,强化了污染地块和疑似污染地块管理。

  组织开展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初步排查农村黑臭水体40条。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经验汇编》,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成功申请我省纳入国家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

  强化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确保医疗废物收集率和处置率达到两个100%。

  自然生态保护方面——

  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全省自然保护地内9330个违法违规问题,已完成整改9215个,完成率98.77%。

  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加快形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网络体系。

  到2020年底——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9.8%,PM2.5平均浓度降至31微克/立方米,“吉林蓝”成为生活常态。

  地表水“十三五”48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83.3%,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

  土壤环境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2%,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生态状况稳定向好。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今年以来,我厅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将巩固长白山违规问题整改成果、加大查干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等10个方面内容纳入《总施工图》,制定27项落实举措。

  省生态环境厅提请省政府印发了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三个巩固提升行动方案”以及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推进方案》。

  2021年1-6月,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6%,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地表水“十四五”111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2.1%,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为8.1%,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新华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吉林时强调:“吉林作为粮食主产省,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一定要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请问吉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采取的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郑建东: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视察吉林,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土地保护等“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切实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奋力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吉林贡献。一方面,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今年粮食生产形势较好。当前粮食生产主要特点有3个:一是面积增,受政策和粮价上涨双重拉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约50万亩。二是苗率高,玉米保苗率96.21%,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一、二类苗比例94.78%,同比增加1.35个百分点。三是长势好,主播期内土壤相对湿度处于适墒状态,奠定苗齐苗全基础。雨水一直比较充沛,尤其是近期气温较高,作物加快发育,长势良好,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强化以下举措:一是强化高位统筹。年初,省委、省政府召开粮食生产及春季农业生产视频会议,景俊海书记、韩俊省长出席会议并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成立由省委书记景俊海、省长韩俊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强化落实。二是强化政策激励。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强粮食生产措施30条,省级财政拿出5亿元资金奖励前10名产粮大县,充分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强化压实责任。年初向市县下达粮食播种面积约束性指标和产量参考性指标,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四是强化指导服务。省里成立9个指导服务组,组织198个科技小分队,深入基层开展培训指导,培训人员226万人次。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主推技术49项,优选主导品种115个。五是强化防灾减灾。提早制定抗灾夺丰收预案和“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草地贪夜蛾防控等专项方案,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另一方面,切实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真正把藏粮于地落到实处。我省位于东北黑土区的核心,26个典型黑土区县份贡献了全省80%的粮食产量,我省坚持把保护好黑土地、建好大粮仓,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重要指示要求的实际行动。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聘请4名院士和23名专家,组建了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强化黑土地保护智力支撑。省农业农村厅新设立了黑土地管理保护处、省黑土地质量保护监测中心,成立黑土地保护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工作落实。二是细化完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出台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实施意见,制定10个方面38条具体措施,推进人才、资金、项目、政策等向黑土地保护聚集。三是扎实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与中国科学院实施战略合作,组建6个科技攻关团队,启动6项29个课题,建设了3个万亩核心示范基地和30个辐射示范点,组织开展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种植1750亩。四是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认真总结推广“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扩大到2875万亩,增长55.2%,居东北四省区第一位。五是试点示范力度加大。示范推广秸秆覆盖还田、秸秆深翻还田、盐碱地治理等10大模式,启动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和建设项目230万亩,今年一年就达到过去五年试点总面积的82%。六是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新建500万亩,比上年任务增加200万亩,目前已开工281万亩,建成190万亩,启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5万亩。当前,是粮食产量形成关键期,我们要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措施,全面加强田间管理,奋力夺取粮食生产好收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吉林新的更大贡献。 

  李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