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涌动松花江,潮起凭帆当远航。长吉图国家战略实施3年来,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站位谋划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手笔发展碳纤维等战略新兴产业。他们按照党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构想和吉林省委“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总体目标的要求,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千亿级开发区建设步伐,以“握沙成团”的兴区理念,脚踏实地构筑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经济社会事业建设3年迈出三大步。
不辱使命稳中求进
吉林市地处长吉图先导区的经济腹地、交通枢纽。面对这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借势发力,在宏观环境总体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企业经营下滑的复杂形势下,坚持把稳增长作为核心任务,全力实施10项攻坚,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据悉,2012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2亿元,同比增长24.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6亿元,同比增长33.4%;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267亿元,同比增长10.3%;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70.5亿元,同比增长22.5%;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2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4.8亿元,同比增长12%。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吉林市领先,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1年,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排名中名列73位,较2010年前进9个位次,2012年将跨进70名之内。3年长吉图,开发区迈出3大步。
招商引资创新突破
“要问招商引资有什么绝招,就用18个字概括:站高位、大手笔;借外力,成合力;用真情,挖真金。”近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郑国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据了解,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用这18字箴言成功引进香港富艺总投26亿元1.6万吨特种纤维、香港胜达总投20亿元60万吨芳烃、诺安特15亿元400万套汽车防撞器等优质项目50项,总投资180亿元,其中1~5亿元项目24项、5亿元以上项目12项,亿元以上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72%。同时“借力给力”,成功在深圳等地搭建有价值招商平台15个,借力引进11户优质项目,并通过发挥9名市领导关键性作用,促进落实了包括港富艺碳纤维原丝、深圳车仆汽车用品、北京诺安特汽车防撞器、广东沛达碳纤维预浸料等18个亿元以上项目。又借力东博会、中国吉林碳纤维产业发展大会等高层次活动,新接触重点项目30余项。
加大“跑步式、保姆式、精准式”服务力度,深挖企业自身招商引资潜力,积极引导鼓励重点企业增资扩产,是用“真情”换“真金”,用真情挖潜力的具体体现。据悉,杭州娃哈哈、康乃尔、众鑫集团相继投资建设新项目,龙谷物流、泰维电源、宏鼎化工先后引入战略投资者,多年停产半停产企业重新焕发生机;深挖部门内在潜力,以压力激发动力,用真心赢得真金,成功引入总部经济企业67户,实现总部经济税收3660余万元。
项目建设务实推进
2012年,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务实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服务项目抓环境,尽全力增加项目数量、提高项目质量、做实项目投资,项目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当年开工建设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10项,而在这110个开工项目中,工业项目87项,占比达79%;亿元以上项目62项,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5项,亿元以上项目占比56.4%;战略新兴产业开工项目21项,项目占比19%、投资额占比58.2%,不断呈现工业项目比重大,亿元大项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类项目多,苯胺、醇醚、碳纤维和聚酰亚胺纤维等产业链条丰厚度不断提高,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等特点。同时,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联想集团,在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0亿元建设大型物流园区项目,也使服务业项目引进实现了重大突破。
工业经济合力攻坚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强化产需衔接和银企对接,在严峻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积极克服市直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下滑的不利情况,区属规模工业实现逆势上扬,2012年完成产值234亿元,同比增长23.8%,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5.4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撑了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同时,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29.8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规模工业增速45.7%。战略性新业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量达到48.6%,远超出全市2017年32%的远景目标。这样的发展速度使全年工业经济实现税收9.4亿元,占税收总量的84%,同比增长21.2%,高出财政收入增幅11.2个百分点,有效拉动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同时,在节能降耗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降低8.5个百分点,能耗增速低于生产增速14.3个百分点,万元产值能耗同比降低13.6%。
主导产业特色引领
2012年,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以高端化学品为主导的精细化工产业、以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以生物质转化为主导的生物产业,加快精细化工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碳纤维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强化资金争取,着力引进关键项目,强化官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主导产业齐头并进。
据了解,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细化工产业迅速壮大,相关企业已达4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户,产品覆盖31大类、200多个品种,综合化学品生产能力达200余万吨。吉林众鑫羟乙基磺酸钠精制提纯等7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粘胶级碳纤维制备方法等11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磷酸三乙酯制备方法等23项技术填补省内空白。目前,化纤集团现为亚洲最大的腈纶生产基地,占有国内1/3的产能。吉林康乃尔化工公司现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苯胺生产销售企业,其绝热硝化技术引自世界最先进的德国技术,苯胺生产拥有美国杜邦公司最先进技术。2014年,康乃尔苯胺产能将超过美国杜邦公司,成为世界最大苯胺生产商。吉林众鑫化工公司拥有国内首套、世界第三套异戊烯醇装置,其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生物产业发展也在不断加快,骨干企业发展至7家,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5万吨。其中,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现为国内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大的玉米及新能源供应商,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改良湿法工艺,其产量已占据国内1/3,目前正在科技攻关万吨级纤维素制乙醇。
碳纤维及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发展迅猛,骨干企业发展至6家,国内最完整的“丙烯-丙烯腈-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碳纤维-碳纤维下游制品”产业链条已经形成。产品覆盖1K~24K等不同级别,产能已达原丝5000吨、碳丝660吨、溶剂5000吨的生产能力。产能现为全国最大,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吉林化纤碳谷公司“二甲基乙酰胺两步法”属国内首创,吉研高科碳纤维公司产品成功应用到“神舟九号”长征火箭。预计到2015年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碳纤维产量将占到全国近一半,“中国碳谷”将实至名归。聚酰亚胺纤维产能已达到600吨,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目前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6项非专利技术。
民生工程 构建和谐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强区与富民有机统一,深入践行“构筑大和谐、促进大发展”创新理念,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百姓在更多层面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
2012年,开发区启动实施9方面百余项民生工程,综合投入3000余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52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980余人。提前完成新型城乡养老保险指标任务,综合参保率在吉林市名列前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最高报销额度由6万元提高到8万元。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自理费用降到25%以内,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30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800元。符合条件的失地和无地农民社会救助率100%、贫困残疾人保障率100%、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40%以上。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