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的乾安县,现有耕地267万亩,土壤主要以沙性、碱性为主,且盐碱地较多。地貌属松嫩台地,平均海拔高于周边县区,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90毫米,全年无霜期145天,有效积温3100℃。但是,这里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谷物、红辣椒、瓜果以及糯玉米等特色作物干物质积累多、色素含量高,品质极佳,营养丰富。
乾安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因地制宜,变资源弱势为产业优势,提出了建设“五乡五村”、打造农业产业龙形经济带的发展思路,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转变生产方式,大力优化种植业结构,走特色化、经济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在盐碱地上播种出一个“多彩的世界”,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玉如珠的葡萄。走进余字葡萄专业乡,一栋栋葡萄大棚映入眼帘。乾安县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说,每年八九月份,这里各色的葡萄便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紫色的巨峰、鹅黄色的金手指、粉红色的提子,看着都让人心醉。近年来,乾安县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的契机,相继建设标准化葡萄产业示范园区4个。通过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葡萄产业正在由传统的室外葡萄向温室大棚葡萄转变,仅余字乡葡萄大棚总数已达到1000栋,葡萄种植面积达480公顷,全乡种植葡萄数180万株。2013年,当地生产鲜葡萄7000吨,实现经济收入4200万元,户均增收1.2万元。葡萄专业村列字村种植葡萄310公顷,其中大棚葡萄290栋,该村仅葡萄一项人均增收7000元。
香飘万里的香瓜。乾安近年来大力发展无雨香瓜种植,无雨香瓜果型正、味甘甜、价格好,远销北京、上海等国内各大城市。过去的香瓜大多在室外种植,收获时节浓浓的瓜香飘向远方,但严字乡君字村却不同,将香瓜移到大棚内种植。仅今年一年时间,君字村大棚香瓜已经发展到50公顷、1000栋,实现纯收入700万元,人均增收2800元。据了解,乾安县为了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年初,县财政投资200万元,对发展大棚香瓜的农户给予扶持,对生产棚每栋补助2000元,对育苗暖棚每栋补助3000元。同时,村民自发成立了香瓜协会,聘请专家随时跟踪指导。在多方有利因素的促动下,农民发展大棚香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红红火火的辣椒。乾安县红辣椒种植已有10年历史,在全市乃至东北三省都小有名气,但过去都是村民“各自为政”,虽然种植规模已经达到近5000公顷,但仍然存在技术水平不高、信息不畅、销售困难等诸多问题,影响了种植效益。对此,乾安县想方设法将丰富的辣椒资源利用起来,走“工业富县、产业富民”的路子,建设了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的中国乾安30万吨红辣椒产业园。产业园建有2栋玻璃智能温室、4栋三连体日光温室、4栋三连体塑料大棚,利用工厂化育苗手段,年可生产辣椒苗5000万株。同时,建设了现代化辣椒育苗组培室、冷藏区等,还将引进辣椒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对农户种植辣椒实行订单收购,加工增值。园区建成后,年可加工辣椒30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2亿元,带动2万农户种植红辣椒1万公顷,户均增收1.5万元。同时,产业园还可增加就业岗位1500个,促进土地集约经营。让字镇党委书记郑贵福信心满怀地说,明年我们计划把“乾安红辣椒”申请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认证产品,未来让字镇将从红辣椒专业镇发展成为以红辣椒生产加工为支柱产业的现代化中心镇。
璀璨如金的黄小米。“乾安黄小米”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经被大家所熟知。走进黄小米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去年,依托20万亩的种植规模和独特的土地弱碱优势,乾安县成立了国有独资企业——松原粮食集团乾安黄小米有限公司和乾安县弱碱食品有限公司。在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下,乾安黄小米形成了以市场引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产加销链条。据乾安弱碱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杨峰介绍,2013年,仅严字黄小米专业乡种植面积已达到18万亩,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78.2%。预计2014年,通过公司带动,该县可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发展黄小米种植基地50万亩以上,订单公顷收入可达2.5万元,公司可生产加工黄小米30万吨,年可实现利税3000万元。同时,乾安弱碱食品有限公司还与吉林省质量监督检验院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订弱碱食品生产标准。届时,以“弱碱”为特色的“乾安黄小米”将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成为推动乾安经济崛起的生力军。
醇香诱人的糯玉米。有“糯玉米专业村”之称的则字村是全省农业机械化示范村,乾安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走进村内,已经看不到收获时节的繁忙,只看到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因为该村的糯玉米在8月末之前已经收获完毕。2008年,则字村1050公顷耕地全部由合作社承租下来耕种,在乾安县率先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同时,该村定位于特色化、集约化、设施化发展,按照“打造糯玉米产加销专业村”的工作思路,2013年,该村糯玉米种植面积达到88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83.8%。耕地全部实施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亩可增产500公斤,全村糯玉米总产量达3200多穗,实现收入1500万元,农民每公顷糯玉米纯收入达2.2万元。在则字村的带动下,2013年,乾安县糯玉米种植面积达到5000公顷,并且顺利通过了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认证,全县以糯玉米加工为主的冷冻、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3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