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首 页 通知公告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吉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时间:2016-02-25 08:58:00 来源: 字体大小:

    

  2015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推动改革创新,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省经济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积极应对下行压力,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加强经济运行预测预警和调度调控,重点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在安排部署上,召开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落实年八千人大会,全力以赴打赢振兴发展落实年攻坚战。大力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最大限度降低重点行业、企业波动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在具体办法上,研究制定了定向精准调控稳定经济增长意见,明确28条稳增长措施, 6月初组织开展了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巡检活动,出台了加快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决定。全省经济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保持了稳步上升势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GDP分别增长5.8%6.1%6.3%,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274亿元,增长6.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2%5.1%。物价保持稳定,全年CPI累计上涨1.7% 

  (二)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克服了前期高温干旱、后期低温冷害等不利因素影响,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29.4亿斤。畜牧业健康发展,生猪养殖效益较好,牛、羊、禽类出栏数量分别增长1.2%7.9%3.8%。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突出发展人参、食用菌、棚膜蔬菜等设施农业,特产之乡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全年园艺特产业总产值1432亿元,增长10%以上。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振兴发展,一汽大众年产百万台EA211发动机项目建成投产,奥迪Q工厂项目进展顺利,DY项目正式落户吉林市;推动吉化公司柴油质量升级项目达产达效,深度谋划推动吉化、吉林油田与地方融合发展;积极协调大成集团恢复生产运营推进省酒精集团兼并重组重点企业,打造全国新型基酒生产基地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产值增长10.1%。组织实施9大重点产业行动计划、20个创新发展工程,全力推进阿达木单克隆抗体、连续法玄武岩纤维、无人机等100项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时速350公里的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下线,吉林一号遥感卫星发射成功,新认定摆渡创新工场等23个新型孵化器。 

  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340.8亿元,增长8.3%,占GDP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全面落实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十个重点领域,实施服务业十大工程、推动建设100个重大项目,组织开展服务业发展攻坚的相关工作。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家庭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集聚态势初步形成。旅游总收入实现2315.2亿元,增长25.4%,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2600亿元。吉林省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吉林市东北亚农产品交易集聚区等17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初具规模。 

  (三)投资消费协调增长,发展动力更趋均衡 

  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61.3%,社会事业、现代服务、电子信息等行业投资增速分别为23.8%40.7%40.6%,民间投资增长13.3%,所占比重达到72.8%。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074个,完成投资4020.77亿元。44个老工业基地振兴重大项目已竣工项目11个,在建项目26个进展顺利,开展前期工作项目7个,本年度已累计完成投资819亿元;五大工程、四大工程包项目已列入1065个,年度完成投资2058亿元。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12.4亿元,加快推进全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立了PPP项目库,搭建了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 

  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积极培育新兴消费热点,挖掘农村信息消费潜力,提升消费便利化程度。培养新型热点消费,倡导家电、家居消费品智能化升级和改造,鼓励空气净化器、水质净化器等新兴环保产品消费。发展服务性消费,推进餐饮业转型升级,鼓励高端餐饮企业向大众消费经营模式转变,倡导餐饮预订、团购等网上交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646.5亿元,增长9.3%。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东中西三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编制完成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围绕构建六大体系,谋划了10010亿元以上的五大先导工程重大项目,明确任务分工和推进措施;编制的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重点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农业向规模优质高效转型、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服务业向现代集聚协同转型、城市向绿色智慧人文转型,着力构建五大高地,实现中部率先隆起;扎实推进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的十大工程及50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根本要求,坚持大城市要提质、中心城市要扩能、县城和特色城镇要加快的基本思路,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长春市、吉林市等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进展顺利,抚松县、梨树县、林海镇列入国家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启动实施了奢岭镇、金珠镇等18个重点城镇扩权试点和东丰县、敦化市等5生态城镇化试点。积极开展申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试点工作。我省获批成为全国唯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省,白城市被列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扎实推进22个示范城镇建设,初步形成了7种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的发展模式。全面启动了10个城区老工业区和30个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已搬迁改造城区老工业区重点企业100多户。 

  (五)不断强化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坚持管住增量化解存量并举,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单位GDP能耗、四项污染物减排均实现年度目标。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分解落实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监管,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和能耗对标工作。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审核能源消费总量39.7万吨。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机制,有效促进了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洮南市顺利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评审,延吉市、通榆县列入国家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试点。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在榆树市选取5个村开展生态能源村试点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吉林市、白城市顺利通过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评审,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禁塑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吉林化工园区、长春经开区、延吉高新区等3个园区获得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批复,全面推进了我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启动实施生态移民试点。通榆县开展了向海保护区核心区边界划定,正在编制核心区移民规划。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完成87项改革任务、出台157个改革文件,简政放权、民营经济、国有企业、市场活力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省市县三级政府权力清单全部建立并公布。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同比减少17.5%。行政效率进一步提升,审批时限压缩了50%。深化商事制度改革,10月份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模式以来,新登记企业增长36.2%,平均每天生成275户企业。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总体方案获得国家批复;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正式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成立了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财税改革不断深化,政府债务置换、存量资金盘活等取得新成效。 

  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提出实施长吉图向东开放和面向环渤海向南开放双翼共进。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出台了吉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突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加快互联互通建设,铁路、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启动实施了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推进产能走出去,一汽集团、长客股份等企业与多个国家开展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民企吉林行央企走进吉林等活动,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 

  (七)民生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十六个方面、47项任务的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年初计划。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2.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5%。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月人均55元提高到75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320元提高到380元。全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积极推进光伏、电商、金融、边境、旅游等精准扶贫工程,实施2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788个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重大项目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235所农村公办幼儿园。34个县(市、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验收。医疗救治体系逐步完善,传染病防治水平进一步提升。省科技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文化产业稳步发展,电影票房收入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进一步完善,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同时,加强安全生产,推进平安吉林建设,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旧增长动力尚未完成转换的背景下,我省长期存在的深层次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仍很突出,经济运行中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困难。一是工业经济低位运行。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较上年低1.3个百分点。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行业生产经营困难,重点企业产值下降,直接导致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二是外需拉动明显不足受一汽产销下降影响,我省对外需求持续低迷,全年进出口总额下降28.2%三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财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以及促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支出仍需不断增加。四是房地产业形势严峻。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屋新开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均较上年下降,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形势短期内仍难以扭转。五是部分要素和先行指标形势严峻。铁路货运量和工业用电量均为负增长,公路货运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多月位于临界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