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首 页 通知公告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发改要闻
2015年吉林省粮食生产和市场价格情况调查
时间:2015-11-24 14:22:00 来源: 字体大小:
  按照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统一部署,吉林省价格监测机构于10月中旬组织榆树、梨树、农安、舒兰、敦化等地价格监测机构开展了一次粮食生产和市场价格专项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生产情况。据吉林省农委统计,2015年全省粮食作物面积7821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玉米等高产作物面积增加30万亩左右。从气候条件看,尽管今年7月以来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部分区域出现旱情,但旱情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少数县市,加之各地及时采取综合抗旱措施,使旱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除,未发展成大面积集中连片旱区,受旱地块分布散碎,且多为沙坨地、岗地和山坡地,干旱对粮食生产整体上影响不大。总体而言,今年吉林省粮食作物长势较好,具备丰产要素,预计粮食总产量有望保持较高水平。 

  (二)价格情况。吉林省新玉米零星上市后,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区间在0.92元—0.94元/500克,较9月下旬上市之初的0.975元—1.00元/500克下降了5、6分钱。由于今年临储价格下调0.12元/500克,预计新玉米批量上市后,吉林省玉米(湿粮)收购价格大致不会超过0.85元/500克。今年可能会出现农民卖粮滞后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玉米市场价下跌带来农民收入水平降低,可能存在等待价格上扬的惜售观望心理。 

  调查时,新稻还未上市,预计上市初期价格将出现季节性小幅回落,之后会围绕最低收购价格波动运行。 

  (二)成本收益情况。据吉林省成本调查监审分局调查测算,2015年全省玉米、粳稻亩均(下同)产量分别为453.16斤、532.06斤,与去年相比,玉米下降13.5%,粳稻产量基本持平。总成本分别为1303.23元、1544元,涨幅分别为9.56%和6.14%。在总成本构成中,人工成本涨幅显著,两种作物涨幅均超过10%,土地成本次之。由于粮食产量和价格下降、成本上升,预计种植作物收益均比去年减少,玉米、粳稻净利润分别比去年下降52.85%、5.61%。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玉米临储价格下调的相关影响。一是种粮农民收入降低。今年吉林省玉米临储价格下调0.12元/500克,农民整体减收66.6亿元,人均减收469.2元(影响人均纯收入下降4.35%)。二是调整结构的问题。玉米号称“铁杆庄稼”,产量稳定,省工省力,政策兜底,不愁销路,多年来农民已经种习惯了。如果不种玉米一下子都不知道种啥,想种别的又怕找不到市场。现在,一些能来钱的作物,都需要相应的技术和资金,这也是农民犯愁的问题。三是农业生产布局的问题。吉林省农业生产从基础设施到农机装备,从科技信息服务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从银行贷款到农业保险,主要都是围绕玉米转的。如果种植结构调整,从硬件到软件,从管理到服务,都需要配套调整。四是短期内对推进规模经营可能有不利影响。今年降低玉米临储价格幅度较大,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新型经营主体、种粮大户收益明显降低,有的甚至亏损,调研中有的种粮大户情绪很激动。短期内对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会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调整结构对原有的经营主体也需要一个适应期。 

  (二)关于吉林省粮食企业仓容及粮食库存。一是粮食企业收储能力总量平衡,但区域分布不均,露天储粮多,安全生产压力大。目前,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现有可用收储能力510亿斤,按照今年收购量500亿斤计算,总量上基本可以满足收购需要。但区域分布不均衡,具体到一个县或一个乡镇,尤其是库存积压严重的产粮大县,还存在收储能力不足甚至比较突出的问题。露天储存数量高达550亿斤,占全省库存的一半,特别是产粮大县,露天储粮比例更高,个别露天囤垛和简易仓不规范,安全生产隐患很大。如果今年入库新粮不低于上年数量,露天储粮将突破880亿斤,安全压力进一步加大。二是陈粮积压亟待消化。据统计,吉林省临储玉米库存中,已储存两年以上的高达405亿斤,而玉米的宜存期一般是2-3年,超期后脂肪酸值增加,品质急剧下降,失去食用价值,饲用价值也大为降低,只能用于酒精等工业原料,况且多存一年,每年需支付利息和储存费用205元/吨。 

  三、几点建议 

  (一)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保证种粮农民收入不降低。应给予种植玉米农民一定的补贴,确保农民不减收,稳定农村社会经济。二是对玉米优势产区给予政策支持。吉林省地处黄金玉米带,按照保证粮食产能稳定提升、有保有压的种植结构调整原则,对吉林省玉米优势产区应区别对待,给予种粮农民一定的补贴支持,保障农民收益,保护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产能不降低。三是扩大结构调整的补贴范围。根据吉林省的实际情况,调减玉米涉及节水增粮项目区、西部易旱区、玉米大豆轮作、粮改饲试点、灌区开展旱改水、城郊推进设施农业等六个方面,涉及面宽,难度大,建议国家除粮改饲试点和玉米大豆轮作外,对吉林省实施旱改水、发展杂粮杂豆、经济作物等,也给予一定的补贴扶持,目标是实施结构调整的经营收益不低于种植籽粒玉米收益,调动农民调减籽粒玉米的积极性。 

  (二)解决库容紧张问题。一是加大对东北地区粮食仓储设施的投入。提高中央投资比例,由现行的50%提高到70%,减轻主产区的配套压力。考虑吉林省仓储缺口较大,露天储粮风险高,今年新粮收购后,库存还将继续增加的实际,在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上给予吉林省倾斜和支持,基本上消灭不合理的露天储粮,确保粮食储存安全。二是降价销售现有临储玉米库存。建议国家在明年东北地区收购期结束后,按市场价格确定临储玉米竞拍底价,对全社会公开竞价销售。同时,参考国际玉米价格,利用中粮、吉粮等窗口,组织出口部分玉米,尽快消化老库存,消灭玉米供大于求的边际量,逐步实现市场有序配置玉米资源。三是扩大玉米深加工转化。一方面,鼓励产区就地加工转化。目前全省21户玉米深加工企业,一半停产,另一半逐渐限产、减产。目前国家对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实施竞购临储玉米中央财政补贴100元/吨的政策,吉林省又从有限的财力中配套250元/吨,以弥补企业亏损,调动企业加工转化积极性。建议国家将现行补贴标准适当提高,实现企业盈亏平衡。另一方面,扩大燃料乙醇消费。生产燃料乙醇除实质性消化国内库存玉米外,有利于环保和利用现有食用酒精过剩产能转产,还可以减轻财政负担。 

  (三)控制玉米替代品进口数量。由于国家对进口玉米实行配额限制,进口总量不大,虽然今年出现了东北产区深加工企业进口玉米的罕见现象,但相对可控。而高粱、大麦、木薯、DDGS等品种不在关税保护范围,价格低于国内,导致大量进口,抵消国内玉米消费数量。建议国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控制控制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