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西麓,松花湖畔,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人口47万,地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轴线节点,区位优势明显。蛟河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拉法山、松花湖,特别是秋天漫山的红叶极具吸引力和开发价值。十几年来,蛟河市倾力实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目前,蛟河市是全省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县市,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4A级景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森林公园;“蛟河红叶”是吉林省秋季旅游的代表,红叶旅游节被评为中国节庆30年著名品牌。2013年,蛟河市接待游客5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8亿元。
一、政府主导创品牌
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旅游品牌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关键。蛟河市确立了塑造“红叶之城,魅力蛟河”旅游形象,打造“蛟河红叶”品牌,推进蛟河旅游发展的思路。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蛟河市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纳入“四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列上政府工作重要日程,强力推进。同时成立了市旅游产业发展办公室,完善了旅游行政管理职能。
二是构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体系。围绕“蛟河红叶”这一核心品牌,倾力打造了红叶谷、拉法山、冰湖沟等生态旅游、松花湖度假旅游和庆岭活鱼、亚洲第一酒窖、漂流、农家乐等特色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品体系。
三是强势宣传营销。从2002年起,成功举办了十二届中国吉林长白山红叶旅游节,打造了蛟河红叶旅游品牌,秋赏红叶已经成为吉林省秋季旅游的代言。另外,松花湖开江鱼美食节、窝集口采摘节、插树岭开江鱼美食节、拉法山登山节等节庆活动打造了蛟河四季旅游品牌。2004年,蛟河高分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奠定了在全省旅游的排头兵地位。连续5年在中央电视台做旅游形象广告,城市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红叶之城·魅力蛟河”形象深入人心,“蛟河红叶”成为蛟河最亮丽的一张名片。吉林日报专版刊出《旅游业,撑起蛟河一片蓝天》,推广蛟河旅游发展经验。
二、企业主体搞建设
旅游景区、旅游交通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主体和基础。蛟河市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以企业为主体搞开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景区开发方面。依托林业资源、体制、投入上的优势,以林业投入为主进行景区开发,政府在规划、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累计投入5000万元,开发建设了红叶谷、拉法山、庆岭瀑布、冰湖沟、老爷岭等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进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通过招商引资、企业投入、政府引导等方式,累计投入3000万元,开发建设了庆岭活鱼街、长白山酒业地下酒窖、关东第一漂、红叶峡谷漂流、苏尔哈湖湾、爱林渔港、插树岭、窝集口农家乐等特色旅游景区。2009年,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并进入开发建设时期。蛟河市成为省内唯一拥有两个国家森林公园的县市。
在旅游道路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近1亿元,建设了红叶谷路、拉法山路、老爷岭路、冰湖沟路、苏尔哈路等旅游公路200公里,这些公路与长珲高速、榆江公路、302国道相连,构建了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大大提高了蛟河市旅游可进性。
在城市旅游配套建设方面。结合城市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建设管理,对老城区街道、巷路进行维修改造,加大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完善了城市旅游交通指示系统、国际旅游信息符号,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三、市场化运作建体系
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是一个地区旅游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蛟河市采取政府搭平台、创环境,采取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的方式,走市场化建体系的发展之路。政府主导、企业投入打造了旅游品牌和以核心景区为代表的旅游产业主体,为其它产业要素的发展开拓了市场空间、提供了发展舞台。通过制定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创造了最优越的旅游发展环境。越来越多的投资商看好蛟河旅游带来的商机,越来越多的旅游项目落户蛟河,一股投资蛟河旅游的热潮已经兴起。目前,投资超亿元的2座四星级标准的宾馆、伟基国贸中心、庆岭活鱼村已经建成营业;投资超千万元的拉法山观光索道项目、“关东第一漂”漂流项目、爱林度假渔港、苏尔哈湖湾度假区项目纷纷落户蛟河并投入运营。与此同时,全民创业搞旅游进行得如火如荼。庆岭鱼街以其独特的庆岭活鱼风味、美食环境和美食文化享誉全国;窝集口、插树岭等农家乐项目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旅行社、旅游宾馆、餐馆、购物店、娱乐场所迅速生成。蛟河市现有旅行社6家;四星级标准酒店2家;旅游宾馆和社会旅馆床位3000张,旅游接待推荐餐馆、购物店、娱乐场所1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