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在我省“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工作会议之后,全省各地各部门纷纷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作为全省宏观经济综合部门,省发改委在实现我省新一轮振兴的关键时期,在加强软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又将进行哪些重点工作安排和部署?近日,记者采访了省发改委副主任刘日昊。
“省发改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加强自身软环境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刘日昊表示,以减少投资审批事项为重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是“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而且是投资领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重要内容。
去年,省发改委围绕优化投融资环境,全力推动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在减少审批条件上,省发改委以清理审批事项为抓手,对投资项目前置审批条件、报建手续和中介服务事项全面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手续由原来的35项减少到目前的24项;全省省级中介服务事项由原来的26项减少到目前23项,并实行清单管理;在审批时限上,以减少审批要件为突破口,进一步压缩了审批时限。明确取消了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过程中的27个要件,各部门累计压缩审批时间共130多个工作日,实现企业备案项目即来即办。
“ 在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方面,我省积极创新审批方式、推进并联审批,在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刘日昊介绍说,我省在长春新区启动了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对于列入新区年度建设计划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民生保障类项目、服务业项目以及工业投资项目,取消部门审批环节,允许企业获得土地后,按照政府制定的准入条件,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竣工后进行综合验收即可,先行先试,积累经验。
“不断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将切实落实企业投资的自主权,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刘日昊表示,下一步省发改委将持续对报建手续等进行清理规范,优化审批服务,解决好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形成《吉林省省级投资领域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目录》和《吉林省省级投资领域中介服务机构清单目录》,并向社会公告;进一步规范收费事项,切实降低中介服务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力争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力争再压缩20%。”
在推动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省发改委抓好软环境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推进情况居全国前列,尤其在省级信用信息平台上,截至今年一月,我省与国家共享数据量排名全国第一。”刘日昊说,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改善市场信用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吸引资金、技术、人才集聚吉林。
当前,我省正处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在人民群众的期待中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按照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改委将紧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将其作为强化政府自律、简政放权、提高服务能力、引领社会预期的重要举措,积极打造‘诚信吉林’。”
刘日昊表示,今年,省发改委将牵头组织全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着力健全市(州)、县(市)层面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落实考核监督责任。在全省范围内,努力完善信用政策和考核评价两个体系,打牢统一的公共征信平台、信用代码以及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三个基础,形成统分结合运行、信用奖惩联动、信用信息共享和守信践诺四个机制,推进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在行政管理事项、金融领域、行业自律管理、地方信用等级评价上的四个应用,建立信用文化教育支撑,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