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首 页 通知公告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节能降碳先行 助力吉林市绿色发展
时间:2023-07-13 16:44:00 来源: 字体大小:

  近年来,吉林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绿色、节能、高效发展之路,推动节能降碳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十四五”以来,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从202013.835.251调整到2022年的14.6:34.7:50.7,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是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按照《吉林市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开展十四五以来两高项目梳理排查工作。二是实施化工强龙工程。推动总投资339亿元的中油吉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启动,扶持吉化北方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化工产业加速迈入千亿级行列。三是做强碳纤维产业。全力打造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碳纤维产业集群,加快实施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系列项目。四是推进冶金产业转型。推动吉林建龙120万吨冷轧、中泽钼深加工二期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建设永吉和舒兰钼产业园等园区,促进冶金产品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五是做精电力电子产业。支持华微15亿只功率器件项目建设,建设以感光芯片、汽车电子为重心的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生产基地。 

  二、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十四五”以来,我市严控煤炭增长,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一是强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印发实施《吉林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十四五”规划》,将煤控目标分解至各县区。严控新建耗煤项目审批,为“国能吉林热电厂等容量替代项目”成功争取煤耗指标,会同属地政府进一步明晰磐石冀东水泥窑协同处置、怡东热电整体搬迁等项目的煤控责任。做好落后产能清理整顿,依法关停国能吉林龙华热电股份有限公司蛟河热电厂1号和2号机组,关停容量24兆瓦。二是积极争取绿电政策。吉化转型升级项目获批全部使用绿电(27亿千瓦时/年),绿电保障工程一期20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同步开工建设。吉林化纤自带消纳负荷项目获批30万千瓦风电建设规模,已与通榆县政府签订风电开发协议,完成项目选址和可研报告编制。三是有序实施抽水蓄能工程。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全面开工,是十四五期间我省规划建设8座抽水蓄能电站中的首座,正在争取将蛟河天岗、舒兰榆树沟、桦甸木箕河等抽蓄站点纳入国家抽水蓄能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四是推进现役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国能吉林热电厂等容量替代项目现己完成集团内部立项和可研评审。松花江热电厂燃气机组项目取得省级核准批复。怡东热电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工程完成节能审查和电力接入系统批复。五是深入实施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加快建设蛟河市5.12万千瓦、舒兰市4.22万千瓦新能源乡村振兴光伏项目,协调省能源局为其他县(市)区916个行政村下达5.99万千瓦风电、6.34万千瓦光伏建设指标。持续推动乡镇企业光伏发电项目,完成9户中小企业自发自用光伏项目备案并办结接入系统手续。加快推进户用光伏发电项目,完成600余户自然人光伏项目备案。 

  三、全方位推进节能降碳增效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各项节能降碳政策措施,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持续推动节能降碳工作,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截至2022年,我市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率6.6%,完成“十四五”序时进度目标。二是科学编制符合吉林市实际的《吉林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吉林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节能降碳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是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吉林市十四五存量项目能源消费减量实施方案》。在科学合理控制能耗增量的同时,从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节能技改、企业余热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深入挖掘节能潜力。十四五期间,能源消费减量力争达到100万吨标煤,以减量换增量、以低效换高效。四是深入开展用能管理。积极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消费不纳入能耗总量控制政策,吉化转型升级项目332万吨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总量,吉化120万吨乙烯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能耗单列重大项目清单。同时,密切与省沟通协调,为吉化转型升级、6万吨碳纤维、6万吨硫酸镍等一批重大项目提供用能保障。 

  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是健全生态文明市场运行机制。组织编制《吉林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方案》,加快推动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价值评价机制、经营开发机制有序推进,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完善。目前已履行完征求意见环节,近期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二是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供水、污水处理收费政策。20225月,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调整城区供水价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吉市政办函〔202236号)、《关于调整城区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的通知》(吉市政办函〔202235号),我市城区供水、污水处理实行分类水价和阶梯价格制度。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差别电价政策。 

  下一步,我市切实增强系统观念,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用能结构,强化资源循环利用,持续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推动吉林市经济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