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节能降碳工作概述
“十四五”以来,辽源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两山”理念,聚焦“双碳”战略,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2021年单位GDP能耗下降8.77%,2022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7%。
强化顶层制度设计。一是建立绿色低碳发展制度体系,制发《中共辽源市委 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决定》《辽源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深入落实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和生态强省决定,从绿色生产、流通、消费、基础设施升级、法律法规等方面统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二是完善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制定印发《辽源市“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和《辽源市生态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聚焦七大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壮群强链”行动,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不断在建链上创新、延链上拓展、补链上布局、强链上提效、融链上协同,支持引导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三是织密节能管理责任体系。制发《辽源市“十四五”综合节能减排实施方案》《辽源市“十四五”用能指导意见》,对“十四五”节能工作提出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厘清行业部门职责,科学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四是健全新上项目论证体系。建立新上重点项目能耗与增加值匹配度论证、重点用能企业月调度、重点项目有关情况跟进等工作制度,提高项目可行性决策能力。推动180万吨热轧带钢(特殊钢)、格致汽车模具研发中心、年产200台移动检测车等一大批调结构、促转型、稳投资的项目实施。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一是紧盯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制定印发《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碳行动方案》,推动钢铁、水泥行业节能降碳。钢铁行业,推动鑫达钢铁实施炼铁、炼钢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项目。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科学指导企业规划转型升级项目16个。二是着力提升工业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开展重点工业企业国家重大节能监察18户,对20余户企业提供节能诊断服务,重点领域企业达到单位产品工序能耗标准。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制度,鑫达钢铁完成产能压减任务。三是全面执行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严格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覆盖;落实《吉林省绿色建筑创建实施方案》,对新建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社会投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单体公共建筑,严格落实一星级以上的标准要求。“十四五”以来,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42.43万平方米,完成绿色建筑设计面积115.79万平方米,高于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四是持续优化绿色公交服务。2022年投入近5500万元,更新55台新能源公交车,绿色出行再升级,目前全市新能源公交总数已达到246台。2022年落实《吉林省“旗E春城 旗动吉林”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更换红旗E-QM5电动出租车154台。编制《辽源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1-2025年)》,配套出台《辽源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指导意见(暂行)》,新建充换电站3座,满足新能源出租车充换电需求。五是落实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对标《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持续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监督检查,金刚水泥被省能源监察中心评为吉林能源管理标杆企业。六是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制定印发《辽源市2022年度“两高”产业转型专班工作计划》,组织召开专班推进会,开展“两高”产业专题调研,指导企业实施资源综合利用、风机电机节能改造、向清洁生产转型,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产业指导目录和节能审查办法,“十四五”以来审批197个项目,节能审查27个项目,批复能耗总量7.034万吨标煤,没有“两高”项目。推动3D盖板玻璃、嘉利达明胶生产线等4个高附加值项目获得省节能批复,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用能要素保障。金刚水泥协同处置6万吨/年固体废物已投产,为博大制药等15户企业和政府机关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
持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一是全面启动北方清洁能源供热示范市建设,开展“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取暖改造项目47个,总投资9亿元,预计可减少用煤量折合标煤5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384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7930吨,减少烟尘4480吨,将有效推动我市能源结构调整。2022年度实施细化项目54项,已开工项目41个,完工项目18个。二是多措并举发展风光电新能源产业。白泉青龙和仁爱、东丰沙河镇庆余和盈仓4个分散式风电场工程、辽矿集团配售电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全部实现并网发电。全市518个村均纳入全省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建设计划,谋划源网荷储、风光储氢氨等项目。三是建设辽源绿电产业园。编制完成绿电产业园规划,紧盯国家关于采煤沉陷区受损土地发展光伏产业的政策支持,谋划EOD项目并成功获批,列入全国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多措并举发展风光电产业。
推广先进技术产品促降耗。认真落实《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推广煤炭、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的重点节能技术并取得成效。先后完成大唐电厂超低排放改造、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56台套整治,市区内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405台。鑫达钢铁累计实施节能降耗项目3个,高炉、转炉煤气利用率达到95%以上。大唐辽源发电厂开展109项指标达设计值、编制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实施热网循环泵优化改造、机组工业供汽改造等有效措施狠抓节能技术应用。东北袜业热力公司开展除氧器乏汽热量回收,中水全部回用。
聚焦“双碳”战略夯实发展基础。一是构建“双碳”战略宏观框架体系,制定印发《中共辽源市委 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锚定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把握再生能源发展机遇,全面对接“双碳”战略。二是探索碳排放核算路径,成立能源安全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超前布局“双碳”战略实施相关工作,夯实统计核算基础。三是科学分解碳达峰目标任务,全面梳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低碳发展、节能减排等工作报告、分行业增加值、产值及各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协调各重点领域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等10个方面,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指明具体实施路径和方向。